白癜风是否可以植皮 http://m.39.net/pf/a_5972905.html
答应的事情,不能因雨而废。上周我写的北京之行,下篇来了。
在你眼里,北京是一座什么城?
今年年初,全球首份《私人美术馆调研报告》发布,截至年1月,全球共有家私人创办的美术馆。城市拥有数量排行榜上,首尔第一,北京与柏林,并列全球第二。
听说北京圈子里这几年流行一句“穷玩车,富玩表,真土豪玩美术馆”,私人美术馆,从艺术圈的一个器官,变成了富人和地产界的新玩具。
有人观察到,这几年中国一线城市正掀起“美术馆兴建运动”。
疑问,北京寸土寸金,像私人美术馆这么动辄占地上万平米占地的“空盒子”,真有那么多?
等我这一趟北京之行,总算抽出时间去声名显赫多年的和宋庄转悠了一圈,果然,比比皆是。
这两座艺术小村子究竟有啥不同?根据我这个外行的总体印象:
时髦丰富、密集度高、商业化成熟,游客多,距离城心更近;
宋庄远在通州,打出租都要1个多小时,郊区人少,大体量的美术馆,散落在各条街,需要内行带路。
对了,我还另抽了半天时间,去了一趟中国美术馆——因为一个对我而言不能错过的大展,《中国美术馆藏连环画原作精品展》,注意,是画家原作,不是书展。
艺术不是装,是想象力。我收获了一些小灵感,分享给大家。
地点:“朱炳仁艺术博物馆”
这家处于的入口,门口一大堆铜做的水母,正在爬楼梯。
馆内是一个“铜世界”,用熔铜新创造的水母、鹿、山水、植物的新世界。
我愿意在自己的茶席上,摆这么一盆不用修剪的铜盆景。
许多人堵在内间围观,一看,哗,一望无际金灿灿的“铜稻田”,1米多高的稻子,在镜面效应下,绵延不绝。有意思。
听说这真正的铜稻占地只有6平米,在室内造出这壮观景象,想来谁若想在家里造一片海滩,也是不难。
地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这家是里的重磅级场馆,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夫妇创建的,是一堆免费馆里的收费馆,值得收费。
我幸运,碰上馆内大展“劳森伯格在中国”《四分之一英里画作》,它总长度超过米,是目前世界最长画作,16年来第一次公开展出。
它准确来说,不算是一幅画,而像一幅巨型拼贴装置。
我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看了一圈,没懂。恳请馆内一位志愿者姑娘,共同从头到尾猜想品鉴了一番,互相启发,才算略略明白。
连续17年,把自己实验的新材料、喜欢的照片、画报海报、朋友穿旧的衣衫、母亲的床单、旧纸箱子、废报纸……统统拼贴成一堵长墙般作品。
新材料,新观念,新趣味,一个人的史诗,记忆碎片。
其中,他本人的喜好比如动物、运动、色彩、人物……都能揣摩出来。如果他是刘德华,他的粉丝们会看得津津有味。
我佩服他,长达17年,没有放弃做这么一件奇怪的事。
突然想,有没有人能发明一个叫“墙”的APP,一人一堵,无边无际,像他一样,每个人把喜欢的图片、照片、书籍CD封面、衣服拍照、喜欢的人……乱七八糟拼贴在上面,一直到挂。
听说,这个展览,将持续到今年8月21日。
(同馆别展,这些密密麻麻的,都是太阳能电板,集中传输到圆的核心)
地点:“珍爱时刻”餐厅
我错过了小柯剧场的演出,小懊丧,走到街对面,看到了它。
难得,在北京这么干燥到流鼻血的地方,能有这么一家湿漉漉、绿茸茸、像热带雨林般的餐厅,人们躲在叶子后面吃饭聊天。
天顶透着阳光,自动喷水喷雾供养和水培系统,天然小氧吧。
我随手点了一碟意大利饺子,边吃边想,若是喷的雾再浓一些,把人们也都弄得湿漉漉,岂不更好玩。
造植物异境,也是艺术。
地点:宋庄“宋庄美术馆”
宋庄很远,从三环打出租,1个多小时。
它没有明显的聚集地,冷清郊区,不时有工地大卡车隆隆开过。馆与馆之间需要曝晒步行很长一段。我去的可能不是时候,多数展馆没有大展,也没什么人。
这里的美术馆们,体量大,空荡荡。保安偶然发现了我一个零星游客,在馆内匆匆骑电动车赶来。
我乱入了宋庄美术馆,里面用黑布围了几个暗棚,音响发出诡异幻觉的大声音。我疑惑地爬到楼上,一拐弯,突然看到了一个惨白的巨人瞪着我。
再往里看,地上还躺着一个黑巨人。周遭的画作也令人心惊。赶紧离开。
地点:宋庄“非洲艺术馆”(小堡画家村环岛一号)
美术馆肚子大,走进去再爬出来,累。转了几家,忽然看到一处侧街挂牌“非洲艺术馆”,又有劲了。
太庆幸,这家是我在宋庄见到的,最小的私人展馆,也是最有想象力的地方。藏品太厉害。
区区一间屋子,密集地摆满了数百件大大小小的非洲木雕。
(请注意后排墙那两个大面具,怎么想的)
细看,更瞠目结舌:如果把咱们三星堆的巨眼怪,扔到它们中间,泯然众人焉。几乎没有重复的。
我可以感受到第一次见到非洲木雕的毕加索,嘴张得有多大:一张简单的人脸,怎么能有这么多超现实的变化?
比起那些“病人画病人”的院校创作,这些脑洞大开的原始作品,我忘不了。
馆主姓邓,和气耐心,听说我是武汉人,很开心。他曾因为生意在武汉成立公司,生活了许多年,算半个武汉人。
这些都是他的私人藏品,深入非洲腹地数次,亲自挑选而回,几乎覆盖东非西非南非北非中非,疯狂非洲爱好者。
非洲在他嘴里,划分不是国别疆域,而是部落和文化族群。那些拗口复杂的部族名称,听他讲来如数家珍。
(这个长脖子怪物,是非洲的竖琴,还自带一面鼓)
我一边看一边半开玩笑地说“你这个馆藏,国内恐怕再难有能与你比一比的了吧。”
他认真地说,“有,国家博物馆二楼,器形比我的收藏要高大要多。”想了想,又补充说“不过它以中非和西非的展品为主,我的藏品覆盖非洲的疆域比它广。”
我认真建议他,去武汉办个非洲展吧,我请你吃个“十八样汉版过早大宴”。
(想得到,做得出,厉害)
地点: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比我想象中的小。它的体量,只有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十分之一。好处是,不像国博永远排那么长的队。
原本,我有一大箱子发黄发霉的老连环画,小时候逢新华书店大清仓,1毛1本,我爸爸去扛了满满一箱回来。我反复看了许多年,比很多字书都要记得深。
(美术馆现场把书晾晒起来,供你随意翻看)
以前瞎佩服,觉得画画的师傅厉害,巴掌大的一页纸上,能画得那么精细。
(看馆藏,真想哇哇大哭,有那么多的连环画我都没看过。)
这次在中国美术馆,看馆藏连环画原作展,才惊讶发现,原来它们很大,每一页,都是一幅足以装帧挂在画廊的独立作品。
画风如此多姿多彩,想来,连环画应该算是中国的美术技法运用最集中的体现。
(猜猜看,这幅作品是哪个童话故事)
地点:雕爷牛腩(西单君太百货店)
没想到,离开了美术馆们,我和艺术的缘分还未结束。
一天两万步,从宋庄返回紫禁城,饥肠辘辘。突然想去吃那家传说的网红馆子,雕爷牛腩。
我说的“大师作品”,不是指那花万从香港食神戴龙手中购买的烹制牛腩的方子,而是馆子门前的几口大“玻璃缸”。
似乎那些“缤纷海藻球”在缸里浮浮沉沉,越看越迷幻。
在商业空间里,造梦向来是难事。一问,原来是草间弥生的作品。
侧面一看,噢,制作并不困难,原来如此——建议睡眠不好的朋友,可以试试复制一个,催眠有用。
(看看侧面,明白了吧)
这么迷人的装置,心情大悦。入座,一路愉快品尝,三款茶、四款盐、三款饭。这家是个“味道探索实验室”。
(四款香气不同的海盐)
单人套餐制,元到元一套“轻奢餐”。我选的是元的“食神咖喱牛腩套餐”,主餐,岁油醋汁沙拉,马六甲神仙肉骨茶,甜品黑松露冰激凌。
我选错了,牛腩分量十足,肉骨茶里的排骨几乎吃不下。
三杯茶,提醒我从右往左喝,微酸玫瑰茶,微甜茉莉花茶,香气凸出的薰衣草茶。无限量续杯。
主餐米饭也供三款,日本越光稻、蟹田糙米、泰国香米。无限量续碗;
筷子是崭新的,吃完饭,主动帮你把鸡翅木的筷子洗净,装在布筷袋里,送给你;
(我的甜品,黑松露冰激凌,还有个别名,叫“冰与火之歌”)
我觉得,这家不是空有网红炒作之名,它有值得欣赏的用心细节,有趣味。出门再欣赏那些“玻璃缸彩球”一眼。
艺术照进生活,生活就会发光。
(的街景)
以家为岛,写到这里,武汉哪吒闹海、街翻大浪的一日,终于雨歇,露出阳光。
我是从小在武汉江边玩水长大的孩子,这江水的涨与落,光看新闻和朋友圈,不亲眼看看它,总是惶惑。
前天去堤边看了它,差点一脚踩到人们捕的一网江鱼。昨天雨停再去,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只能眺望。
这几天,收到了四面八方读者和朋友们,对武汉和我的关切询问,在此一并鞠躬谢过。
祝晴。
你身边有姑娘名叫“雨婷”的吗?今夏请多呼唤她的名字。
*********************************
出品人:高小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