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衣《红木》国标十讲”之七
(全文约字,阅读3分钟,看透鸡翅木的前世今生。)
鸡翅木圆台价廉料大,多受三四线城市喜爱。
一、古人云
我们来看看古代人是怎么记的。
元末明初的曹昭在《格古要论》里记载:“鸂鶒木出西番,其木一半紫褐色,内有蟹爪纹,一半纯黑色,如乌木。有距者价高。西番作骆驼鼻中绞子,不染肥腻。常见有做刀靶,不见其大者。”
鸂鶒也写作“鸂鶆”,据称是一种形体略大于鸳鸯的水鸟,多为紫色,喜欢雌雄并游,俗称紫鸳鸯。晚唐花间词派老大温庭筠的《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一百韵》中有“溟渚藏鸂鶒,幽屏卧鷓鴣。”清代学者顾嗣立补注道:“《临海异物志》:鸂鶒,水鸟,毛有五采色,食短狐,其中溪中无毒气。”
古代读书人讲的是博闻强志见多识广,不像现在,连博物学是什么都少有人知道了。
这是百度百科中鸂鶒的配图。不过以其在“红木”上的错误百出,我对它在其他领域的正确性也抱有很强的警惕。
鸂鶒木就是现在的鸡翅木?别急,再看一段。
清代的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海南文木》中写道:“有曰鸡翅木,白质黑章如鸡翅,绝不生虫。”
仔细对比一下,曺昭的“鸂鶒木”一半紫褐一半纯黑,屈大均的“鸡翅木”白底黑纹,不像是同一种木材啊?
二、今人见
《红木》国标中规定“鸡翅木”必须符合的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属于崖豆属或者铁刀木属树种;
·其次,木材结构细至中,平均导管/管孔弦向直径不大于μm,木材含水率12%时气干密度大于0.80g/cm3;
·最后,木材的心材,材色是黑褐色或栗褐色,弦切面上有鸡翅状花纹。
国标中明确列出了三种木材属于鸡翅木:白花崖豆属的非洲崖豆木、白花崖豆木和铁刀木属的铁刀木。
非洲崖豆木是大乔木,直径可达1米,主产于非洲刚果盆地。年轮不明显。心材黑褐色,常带有黑色条纹;边材窄,浅黄色,与心材区别明显。棕眼在肉眼下可见。有明显的鸡翅纹。无特殊香气,结构细至中,重量重,气干密度0.8g/cm3。
白花崖豆木是中乔木,主产于缅甸和泰国,市场又俗称缅甸鸡翅木。年轮不明显,心材黑褐色或栗褐色,常带黑色条纹。边材浅黄色,与心材区别明显。棕眼肉眼可见,鸡翅纹明显,结构细至中,重量甚重,气干密度1.02g/cm3。
左为白花崖豆木,颜色更深,纹路更细;右为非洲崖豆木,颜色偏黄,纹路稍粗。
铁刀木属乔木,高可达10米,主要分布在印度、泰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缅甸。国内主要分布于福建和台湾南部,广东、海南、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和西部也偶有种植。木材年轮不明显,心材栗褐色或黑褐色,常带黑色条纹,棕眼肉眼下明显可见,鸡翅纹明显,结构细至中,纹理交错,气干密度0.63—1.01g/cm3。
今天所说的鸡翅木都是黑褐色纹理,好像也与曹昭写的“鸂鶒木”不一样。铁衣见过几件老鸡翅木的器物,纹理细致柔美,木质细致密滑,的确与现在的鸡翅木有些不同。所以至今都有收藏界的人坚持认为古代的鸂鶒木已经灭绝,现在的鸡翅木,哪怕就是缅甸鸡翅都只是粗具其纹而已。
不过木材行业内不想扯那么复杂,一般认为古书上的“鸂鶒木”就是今天的鸡翅木,只是因为“鸂鶒”两个字太难写,叫着叫着就写白了。
好吧,反正不管怎么说,这“鸡翅”跟KFC里啃的东西是没关系的。
非洲崖豆木的原木和大板
三、最便宜
鸡翅木是便宜的红木品类,非洲崖豆木(非洲鸡翅木)是现在最便宜的红木国标材种,吨价四千左右,市场上鸡翅木家具的销售量不小,尤其是在三四线中部和南部城市颇受欢迎。
鸡翅木的花纹非常特殊,花哨好认。市场上会分一下是亚洲还是非洲的,亚洲的纹理和木丝更细致,市场上一般认为缅甸鸡翅木的木质更好,价格也稍高。
至于铁刀木,市场知名度不高,原来的使用量也不大。不过近年来云南瑞丽等地的红木家具产业发展迅速,铁刀木的使用随之多了一些,不过市场上大都直接叫鸡翅木。
这里提一下,铁刀木跟“铁力木”是两种不同的木材。
铁力木又名铁梨木、铁栗木,是藤黄科铁力木属的常绿乔木,国内主要分布在云南、两广,是中国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境外则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国也有生长。
铁力木常见粗丝和细丝两种,细丝铁力木也有明显的“鸡翅纹”,只是相比国标鸡翅木显得纹路更粗,木纤维也更粗。而且细丝铁力木新切面呈红褐色(铁刀木多为栗褐色),常带有紫色条纹(铁刀木是黑色条纹),纹理交错(铁刀木有通直的也有交错的)。
紫色条纹?铁力木会不会才是曹昭写的“鸂鶒木”呢?
呵呵,开玩笑的,铁力木底色不够黑,跟《格古要论》的记载也不同呢。
作为一种传统上也经常使用的木材,铁力木却没有被《红木》国标》收录。杨家驹先生在事后谈到这个问题时,是这么回答的:在当时鉴定检测的古代家具残片中,未发现铁力木样本。
还好铁力没被列入国标。
最后读一首晚唐李群玉的“鸂鶒”诗:
锦羽相呼暮沙曲,
波上双声戛哀玉。
霞明川静极望中,
一时飞灭青山绿。
明天铁衣将讲乌木。
致谢:铁衣看“上海红木”安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