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文创王林伟20年红木匠心之路

白癞风 http://m.39.net/pf/a_7230185.html

王林伟,嵊州市林伟红木家具创始人,设计总监,嵊州市文化产业促进会会员。20年来,优选纯正非洲花梨木、缅甸花梨木、鸡翅木、红酸枝、小叶紫檀等材质为原料,引进先进设备,以精湛的技艺和追求创新的发展思路,制造符合标准的红木家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制器讲究对整体的把握和对细微之处的领悟。在凸现空间美感的同时,达到美感与实用并存的理想境界。

  他,将20多年的高端红木家具制作经验以及对当代生活审美情趣的理解融入到家具制作中,围绕人与家具、人与生活的关系,潜心传承古法工艺,将精美的木料与人体工程学的舒适感相结合,卓越的工艺与东方智慧相结合,用心打造着独具特色的红木家具。

客厅系列

  七八年前,一位北京客商路过金庭下任工业区时,被路边一家红木家具店所吸引,便停车走了进去。北京客商的目光在众多的红木家具中梭巡,最后停留在一把做工考究的清式“九龙宝座”上,这是一把用大叶紫檀做的红木椅子。一问价钱,只要8万,差不多是北京市场同样红木椅子价钱的三分之一,客商觉得很便宜,就当即买了下来。后来,经这位客商推介和口碑相传,一批又一批北京客户和收藏家不顾路途迢远,专程来到这里选购或定购各式红木家具,引起当地业界瞩目。

  这批红木家具,便来自嵊州市林伟红木家具厂。厂长王林伟,瘦高个儿,话语不多,貌似普通,实非寻常。

  记者邀约多次,他才从东奔西忙中排出半天时间。在采访的短短两三个小时内,他先后接了三个客户电话,又两次出去与送货员将家具小心装车。一辆车载着家具送往宁波,一辆车则送往本市城区。忙点的日子,还得加上另一辆货车,每天跑上三四趟,地方太远的话就办托运。

  

  

林伟红木家具厂设在金庭镇下任工业区。马路边一幢颇为气派的建筑门面上,“林伟红木”大字甚为醒目。

  “以精神的信仰造物,以挑剔的态度创作。”从王林伟的宣言中,似乎能感悟到他内心深处一种特别的东西。是对事业的孜孜以求,抑或是工作态度、作风的严谨?

  如果说,拥有多少财富是衡量一个厂长、企业家是否成功的标准,资产经营的目的在于利润的最大化,那么,在王林伟的精神领域里,他的理想之帆一定难被追求名利的人们高高扬起。他拥有千万资产却自持如初,在业界声名远播而能“低头做人”。

牛犊之勇

  历史证明,一些偶然的因素往往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年,当王林伟与人合伙做红木家具时,怎么也没想到,日后他能把这个厂发展成全市红木家具业的“老大”。尽管之前王林伟从未经营过企业,也不曾了解红木家具的制作技术,但少年就学时的美术课对他审美观的培养大有助益。后来,他在广州、深圳拜师傅学木工,虽资历不深,经验不足,不过他善于思考、悟性不错,是个少说话多做事的人。

单椅

  三年后,他拿出自己积攒下的全部积蓄——3万元钱,再东凑西借了7万元,购置了一些设备和原材,招收了十来个工人,开始自办企业。

  区区10万元就想办企业?有人说他胆子太大,真是初生牛犊不畏虎了。而当时,他的确有初生牛犊的那股闯劲和勇气。一年后,他的一招又引来旁人惊诧的目光——他在全厂断然宣布:我们要生产全县、全省、全国最好的红木家具!

  大家吓了一跳:全国最好?我们?

(书房系列)

  什么是全国最好?国家没有相关的行业标准,谁是最好说不清楚。但在王林伟看来,红木家具样品就是最好的标准。当时国内老牌的红木家具基地苏州、广东等地家具做得较好,他就经常跑到那边去看家具。看到好的家具式样,他就用相机拍下来,或用笔画下来,回来再细细琢磨、精心打样。年年积累,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家具做得怎样,质量如何,他瞄上一眼就八九不离十了。

  另一方面,他在年将企业注册为嵊州市林伟红木家具厂,集批发零售、生产和营销于一体;同时积极开拓市场,把目光瞄准宁波、上海等地,一趟一趟亲自跑,用执着与毅力打开了宁波和上海市场。一年下来,企业有了很大转机。

  企业的员工没有想到,王林伟自己也没想到,当年产值突破了万元,赚的钱超出了他的想象。可接下来几年,产值却始终在万元上下徘徊,企业陷入了僵局。

  怎么办?

  很长一段时间,王林伟都在他那间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闭门沉思,同时,一个新词——“古艺兴企”一遍又一遍地撞击着他的神经。终于,他豁然开朗:企业要发展,在添加设备的基础上,重在挖掘传统工艺,培养工艺师傅,采购名贵木材。

跳出嵊州

  随着红木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王林伟自身对中国优秀传统红木文化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年,他把事业发展的视野从当地扩展到了省外,萌生了“跳出嵊州”、做全红木产业链的想法。于是,他投资万元,在交通便捷的公路边建造了一个占地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企业。

中堂系列

  次年,东阳红木家具市场形成,一下子涌出了上百家红木家具企业,两年后发展为上千家,相互打起了“价格战”。硝烟弥漫,波及省内各地,红木市场一片混乱。

  红木家具生意难做。急流勇退,还是知难而进?

  金庭当地做得比较好的几家红木家具厂突然改弦易辙,悄然改行了。而王林伟没有撤,他跑福建、跑广东、跑苏州,跑得更欢,看得更多了。

  在走访中,王林伟捕捉到一个重要信息:当时省内红木家具市场虽然混乱不堪,但或可乱中取胜——国内各地兴起了红木家具热,特别是明式和清式的高档仿古家具饱受青睐,只是制作要求上十分严格。他十分兴奋,认定如能生产出同类产品,企业必定会迎来大发展。

  一开始,因为资金有限,王林伟就尽量挑拣着买。当时,经济良性驱动,老百姓的钱袋子一点点鼓起来了,对家具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王林伟看到这个市场需求后,果断停产相对较低档的“菠萝格”原材制器,转而采购相对比较高档的非洲紫檀,后来又跑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引进东南亚大红酸枝、印度小叶紫檀等高档木材。

生产车间一角

  年,红木价格翻倍大涨。这年夏天,王林伟急需到越南采购优质原材,在当地租了一辆摩托车、雇了一名翻译,起早摸黑跑了许多红木市场和林区。赤日炎炎,饮食差异又大,王林伟饱一顿、饿一顿,晚上还要遭受蚊虫叮咬。一周下来,他采购到了所需木材,但人也已瘦了一圈。

  与此同时,公司坚持“诚信服务、共创双赢、和谐发展”的经营理念,崇尚创新,强调精细化节约生产,开源节流,用小企业的精神办大企业,控制运营成本,所以王林伟能在别人保本的时候赚钱,并扩大了生产规模。

品牌扩张

  面对一个严重同质化的家具市场,如何在强手如林的竞争夹缝中,不断找到营销的亮点,赢得占领市场的主动,成为王林伟一直思考的课题。

  市场在变,唯有精神永存。要做大做全做强做优企业,就要走品牌扩张之路,彰显自身产品独有的文化个性,表现极富魅力的人文亲和精神,并以诚信、敬业、关爱、共赢为企业的文化内涵,在消费者中不断树立企业及产品的美誉度和信誉度,在认知认同中,培养一批稳固忠诚的客户群体。找到答案的王林伟,由此登上了漫漫的品牌建设之路。

  

年,王林伟为产品注册了“金珀”商标,将企业更名为嵊州市金珀家具有限公司,实现了企业的提档升级。公司由生产小中高端红木家具,转为专业生产各式中高端红木家具,将目光投注到纯正非洲花梨木、缅甸花梨木、鸡翅木、红酸枝、小叶紫檀等广受人们喜欢的红木产品上。针对一些玩家喜欢收藏传统家具而眼光严苛的特点,王林伟一有空就去车间转转、看看,指点指点,在质量上严格把关。

  前几年,一位慈溪客户背着一把收来的老椅子走进王林伟的厂里。这是一把明朝老椅,慈溪客户已走过不少家具厂,无奈都没法完全仿制。王林伟拿过椅子一看,当即接下了单子。试样后,他根据客户的意见稍作修改,很快得到了客户的认可。王林伟就组织工人赶制了一批客户所要求的明式老椅子。

  王林伟对工作一贯爱较真要强,非常讲究策划艺术,各种营销活动张弛有度。“要么不做,做就做最好的。”在企业和产品的形象塑造上,他倾注了前所未有的精力,以大手笔、大制作、大投入,于精细化中追求气势恢宏的效果。

  这个效果主要体现在明式家具的简洁、大气和现代时尚因素的自然融合上。因为在走访家具市场中,王林伟看到目前许多年轻人追求那么一种审美情趣:既有明式家具的简洁、大气,又不乏现代时尚的因素。

  “什么样的企业就有什么样的职工,什么样的职工铸就什么样的企业。”王林伟说,现在厂里上班的六七十名工人,都是有一技之长的手艺师傅,其中很多有木工基础,都是他从各地精挑细选来的,有的是高薪聘请,有的是慕名而来。如厂里的一位雕刻师傅,原在山西工资较高,王林伟见他技术过硬,便软硬兼施,好不容易才将这位人才挖至“麾下”。王林伟将这批师傅视为珍宝,根据各人特点,将他们分别安排在木工、打磨、雕刻等车间,以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与优势。

  招来的员工虽然基础比较好,但有的只会做,却缺乏审美眼光,为此,王林伟就经常给予指点、讲解,让人明白人家的好在哪里。平时外出采购原材和走访市场时,他经常会带上几位手艺师傅,在开拓大家视野的同时,淬炼师傅们的眼力,提高员工的审美、制作能力。

  问及今后的设想,王林伟说,他入驻文创园的目的,就是想借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家具,推广“金珀”家具,进而让人爱上“金珀”。当然,在展示、推广的同时,也是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今后,会在做好、做优、做大、做强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王林伟说:

“时代在发展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审美意识也在发展变化,红木文化最终要回归生活本质,让人浸润在一种文化之中。如何既继承传统,又能自然地融进现代时尚的因素,是我等应该探寻的一大课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xiaode.com/jcmjb/184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