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懂点儿设计史
设计史论全文字数:阅读时长:5分钟
我们张口就来的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收藏家马未都在《百家讲坛》中曾抛出观点,此“床”非彼“床”,这里的“床”不是现在睡觉的床而是马扎。
马扎,介于椅子和凳子中间,
被称为“街头打架神器”,
形状很方便抡人,本身可以折叠,方便携带,
逃跑的路上还可以坐下来假装拍照。
马扎,源自于胡床,古时塞外(西域)游牧民族最先使用,东汉灵帝时传入中国,是当时中国最高的坐具,对中原地区人们传统的家具、生活起居习惯和礼仪风俗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扎是个非常伟大的发明,八跟木棍组成,坐面为棕绳联结,方便携带,且较为舒适的坐具,现在的极简主义也不过如此。
汉时期,自北方游牧民族带来胡床之后,又经过绳床和交床的阶段,发展到唐代,出现了高坐家具。汉以后,有许多关于胡床用于野外郊游、野外作战携用的记载,但未见形象。《校书图》中的胡床,也是我们所见最早的胡床形象。
马扎的重大变化出现在宋代,马扎作为临时坐具有一个缺点,既不能依靠,也没有扶手,于是宋人把马扎的上半部分改造成圈椅的上半部分的特征,增加了靠背和扶手,这样就可以依靠了,所以这个时期的马扎又叫做交椅。
交椅的功能,就是在行军打仗时,让为官最高者休息的坐具,而且交椅还可以在打猎的时候使用,进而为明代“明式家具”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身份重要的人坐在交椅上,久而久之,交椅这个词也就成为了地位的象征。现在我们说某人再一个行业里是龙头老大,就会说他的第一把“交椅”。
如今的马扎依然伴随经济和工艺的发展,做到了更便携、材质更丰富。其三大优点:一是携带方便。因其具有可折叠的特点,所以易于携带,像马上就要面临校考的美术生童鞋们都会自带马扎,供休息时用。
想到了自己校考的情景,心酸。宝宝们加油!
二是便于放置。它不像板凳杌子椅子等坐具占据较大空间,一经折叠随便一点空间都可以放置,节省空间。三是透气性奇佳,特别是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极易出汗,像板凳之类的坐具坐久了臀部极其不适,而马扎因为是纤维材料做面具与衣物近似所以会非常舒适。
你以为的马扎都是这样的?图样图森破~~
科普
涨知识
马扎也称马闸、交杌,交缠或交椅,其模样同我们今天见到的小凳子相似,“杌”就是凳子,如今仍有人将小凳子称为“杌子”或“小杌子”。
马扎按孔的个数分为11孔的、13孔的、15孔的,按材料分为红檀木、黑檀木、小叶红檀、鸡翅木、黑酸枝、乌木、绿檀、紫檀木等,按图案分为百寿图、二龙戏珠、富贵牡丹、龙凤吉祥等。
杨乃济藏清黄花梨小交杌
王世襄藏明代黄花梨有榻床交杌
细节图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清代黄花梨上折式交杌
这些古代人的精湛工艺,
让我们现代人为之震撼,
在生产力如此不发达的社会,
竟会有如此美妙的作品。
今天,要介绍一款被称为经典的马扎,
出自于丹麦的一位设计师凯尔·柯林特
(KaareKlint)
材料是岑木与帆布,采用螺旋浆式设计,经过特殊工艺制作,当它折叠起来时,可以合成一根完整的圆柱形木腿,就好像两个散漫的灵魂合二为一,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中国的马扎,在这个丹麦人的手中得到了升华,实现了审美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写到这里忽然觉得有些悲凉,马扎属于中国传统手工工艺制品,被外国人演绎的如此精妙绝伦,在中国呢?
这样的?
如今,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等共享经济新形态不断涌现,
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但也同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共享经济并不是一个筐,
并不适合任何商品或形式,
这种新瓶装旧酒、哗众取宠的方式,
着实令人感到哭笑不得。
更好笑的是,这样的共享马扎据说一天能丢一半多。
文章载入中...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其间经历了五千年的沧桑,有太多民族性格和智慧在岁月中积淀的精粹,也有太多与现代审美趣味难以融合的糟粕。”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去思考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符合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让设计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Yinger
END
撰稿丨Yinger
排版丨Yinger;SujayWu
审校丨SuajyWu
{今日话题}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马扎你会怎么设计?设计史论资料册2.0开始预定搜索经过设计史论资料册1.0之后,设计史论北京白癜风哪里好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