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gar"_blank"美不胜收丨江南地区出土的明代折扇

▲上海朱守城夫妇墓漆骨洒金人物花卉扇

近日,《国家宝藏》第三季走进苏州博物馆,为观众展示了真珠舍利宝幢、微缩明式家具、文衡山先生手植藤的前世今生。其中,微缩明式家具出土于明代内阁首辅王锡爵夫妻合葬墓。而该墓中出土的九寸圆头雨金乌漆竹骨洒金扇,更是明代江南墓葬出土折扇的代表,反映了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士绅们艺术化生活的风尚。

▲苏州王锡爵夫妇墓雨金乌漆竹骨洒金扇

从出土的实物来看,目前出土折扇的明代墓葬主要位于江苏南部、上海和江西等江南地区,年代大都在明嘉靖万历年间或者更晚。江南明墓出土折扇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均为双面贴纸,扇骨多为竹骨,也有紫檀、乌木或桃木骨。二是扇柄端部形态各异,多见圆头,少量为“直根”,圆头的中间穿金或银钉铰,整体看起来近似球状或扁圆柱状。三是多为洒金、泥金扇面,以贴金或泥金菱形图案装饰为基本特点,此外还有少量书画扇。

▲太仓黄元会夫妇墓泥金折扇

具体而言,江苏南部的吴县许裕甫墓、苏州城西王锡爵夫妇墓、太仓黄元会夫妇墓、无锡华复诚夫妇墓和华师伊夫妇墓均有折扇出土。其中,王锡爵夫妇墓男棺出土竹骨纸面书画折扇1柄,16股扇骨,9寸圆头;女棺出土雨金乌漆竹骨洒金折扇2柄,扇面为黑底洒金加大小菱形块金图案。黄元会夫妇墓出土折扇在泥金上辅以墨绘的极端化表现,用23根弧形墨线将泥金扇面分割为近百个菱形、三角形或其他不规则形。华师伊夫妇墓所出土折扇还系有木扇坠和玉扇坠,木扇坠上刻豆荚和蚱蜢,玉扇坠上则线刻虎纹,栩栩如生,制作十分精致。

▲无锡华师伊墓出土折扇及所附扇坠

▲无锡华师伊夫妇墓出土玉扇坠

上海陆家嘴陆深家族墓(陆深夫妇及子陆辑夫妇墓)、宝山朱守城夫妇墓、松江诸纯臣夫妇墓所出土折扇具有一定代表性。陆深家族墓出土折扇8柄,皆为圆头水磨竹骨,扇面装饰有黑底龙纹洒金和洒金加大小菱形块图案。朱守城夫妇墓出土折扇23柄,扇骨有紫檀木、鸡翅木、棕竹、玉竹等质地。其中泥金扇面4柄正面绘画,反面题诗;4柄以墨笔勾勒几何图形;漆骨洒金扇面15柄,扇面均以菱形、三角形组成图案,并绘有山水、人物、花鸟等。诸纯臣夫妇墓男墓主左手握泥金折扇1柄,紫檀扇骨上雕花鸟后并用螺钿镶嵌,扇面一面空白,一面有墨笔山水;右手中的2柄泥金折扇扇骨均为桃丝木制,一面为山水画,一面题字。

▲上海朱守城夫妇墓出土金扇之二

▲上海朱守城夫妇墓出土金扇之三

江西南城益宣王朱翊鈏夫妇墓出土的4柄折扇是江西明墓出土折扇的重要代表。其中朱翊鈏(—)随葬折扇1柄,元妃李英(—)棺中出土1柄,继妃孙氏(—)棺内出土2柄。朱翊鈏随葬折扇两面均有黑地描金彩绘祥云和盘龙纹,大骨上端内侧书有“价廿五”字样。元妃李氏棺内折扇扇面贴大大小小的金箔片,扇面中心有直径8厘米的嫦娥奔月描金画图案。继妃孙氏棺内随葬的折扇,一柄扇面绘黑地描金云龙纹,一柄作黑地描金云龙鸟兽图。

▲益宣王朱翊鈏夫妇墓泥金双龙戏珠绵纸折扇

▲益宣王元妃李氏随葬黑地描金云龙纹折扇

综上所述,出土折扇的明墓主要集中于江南一带,且多属于明代中晚期。这种现象一方面因为浇浆墓主要在江南一带流行,更与江南一带的社会风气息息相关。明代中晚期,江南士绅们对雅物清玩的追求达到了极至,以至于用折扇之类的清玩来随葬的现象比比皆是,而江南地区特有的“灰隔”葬法使得很多明代折扇得以重现。折扇虽为小物,然也可窥得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社会生活之一时风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xiaode.com/jcmju/198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