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翅木
名称的由来
外行人听到鸡翅木这个名字时,会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明明和紫檀木、酸枝木、乌木以及花梨木等同属于红木,其他木材的名字都是如此雅致,而它却以鸡翅命名,令人难以理解。殊不知,这里却是大有文章。
因鸡与吉谐音,在明清时,为了寓意吉祥之意,人们多会在家具等物品上雕刻鸡形。而鸡翅木因其纹理宛若鸡翅羽毛般璀璨,被明清时民间匠人命名于此,以象征吉祥之意。其实,这个名字是不受植物学家和木材学家待见的,认为是在戏说木材,因此一直只是民间叫法。但是在年8月1日实施的《红木》国家标准里,这个来自民间匠人智慧的名称终于得到了认可。
升值空间
鸡翅木家具的历史跨度至少有五百年,其品种很多,现如今被列入《红木》国家标准的有缅甸鸡翅木、非洲鸡翅木以及铁刀木。尽管历史上文人的倾心青睐,商贾达官的附庸风雅,使鸡翅木一度成为贵族,受到广泛追捧。但是较其他木材而言,它还是平民很多,价格适中,符合大众消费,因此十分畅销。
鸡翅木以“天生丽质”的木纹在红木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若是以此木打造家具,却是颇费周章的,因为鸡翅木的油脂比较重,加工难度较大,而且其纤维柔韧,只能胜任一般的雕刻,因此一套成型的鸡翅木家具是非常少见的,当然珍贵了。尽管从收藏的角度来看,当然是越稀缺珍贵的木材升值越快,而平凡如鸡翅木,升值的幅度自然没有紫檀、海南黄花梨、酸枝大,但是也略有上涨。据了解,鸡翅木价格在六年中也上升了一倍。而且评价红木家具不能只看到它的价格升幅的空间,而要细细品味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鸡翅木的文化价值和欣赏价值无疑是具有独特韵味、值得慢慢品鉴的。
外形
鸡翅木北方人称为老榆,常见的有东北老榆木与江西老榆木。
鸡翅木为崖豆属和铁刀木属树种,产于中国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以及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
鸡翅木木质有的白质黑章,有的色分黄紫,斜锯木纹呈细花云状,酷似鸡翅膀。特别是纵切面,木纹纤细浮动,变化无穷,自然形成山水、人物图案。鸡翅木较花梨、紫檀等木产量更少,木质纹理又独具特色,因此以其存世量少和优美艳丽的韵味为世人所珍爱。
鸡翅木,是木材心材的弦切面上有鸡翅(V字形)花纹的一类红木。鸡翅木以显著、独特的纹理著称,历来深受文人雅士和广大消费者喜爱。鸡翅木很容易与其他红木种类区分,但实际市场上鸡翅木却是优劣混杂、真伪难辨。古旧家具有老鸡翅木、新鸡翅木、相思木之称,红木家具又有缅甸鸡翅木、非洲鸡翅木之分。
类型
黑鸡翅木
市场上还常把鸡翅木按照色泽来命名。缅甸产的白花崖豆木和斯图崖豆木木材颜色通常较深,呈紫褐色或黑褐色,市场上把这两种鸡翅木称为黑鸡翅木。
缅甸原木
其实鸡翅木的新老之称,是为了迎合人们好古的心理,材优者名为老鸡翅木,粗劣者为新鸡翅木。(明)曹昭《格古要论》:鸂鶒木出西番,其木一半紫褐色,内有蟹爪纹,一半纯黑色,如乌木。有距者价高。西番作骆驼鼻中绞子,不染肥腻。常见有做刀靶,不见其大者。(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海南文木》:有曰鸡翅木,白质黑章如鸡翅,绝不生虫。上述两文所说的鸡翅木因为都有黑色纹理,颜色上不象老鸡翅木那样收敛,王世襄先生将其归为新鸡翅木。以上文献也说明,明清时期鸡翅木的来源是海外进口和国内自产都有。
中间部分为石灰心(沙石心)
鸂鶒木
又名红豆木紫檀鸡翅
《广东新语·海南文木》还记录了相思木:有曰相思木,似槐似铁梨,性甚耐土,大者斜锯之,有细花云,近皮数寸无之。有黄紫之分,亦曰鸡翅木,……以文似也。这种兼有鸡翅木之名的相思木,王世襄先生反而疑其为老鸡翅木。
相思木因种子就是红豆,又称为红豆木,为热带地区所产,豆科,紫檀属(ptrocarpus)的木材。多产于东南亚一带,我国广东、云南有引种栽培。木材心边材区别显明,边材狭,灰白色;心材淡黄红色至赤色,曝露于空气中时久变为紫红色。木材花纹美观,材质坚硬,耐久,为贵重家具及工艺美术品等用材。海南檀、格木亦属此类。属家具用材。
红木家具市场上的缅甸鸡翅木,实为缅甸、泰国出产的白花崖豆木。心材黑褐或栗褐色,常带黑色条纹;管孔肉眼可见;密度大,沉于水;材质光滑细腻。树心有沙石心,即类似沙石一样的东西,并呈放射状的纹路由树心向外扩展。这沙石心极硬,有时会崩锯。沙石心在整个树材中的比例不等,少则20%,多则50-60%。缅甸鸡翅木的成材期大约-年左右,这时大多直径可达30-40公分,粗一些的可达60-70公分,不过很少见。市场上为了卖一个好价钱,又称之为老鸡翅木。
而非洲鸡翅木,为产于非洲刚果盆地的非洲崖豆木。心材黑褐,略发黄,常带黑色条纹;管孔在三种鸡翅木里最粗;纹理最粗;密度也最轻,不沉于水;材质较脆,硬度稍差。树心没有沙石心。原木较大较直。市场上又叫黑鸡翅木,或伪称为东南亚鸡翅木
鸡翅木又有新老之分。大鉴藏家王世襄先生认为
老鸡翅木“肌理致密,紫褐色深浅相间成纹,尤其是纵切而微斜的剖面,纤细浮动,予人羽毛璀璨闪耀的感觉。
”新鸡翅木“木质粗糙,紫黑相间,纹理往往浑浊不清,僵直无旋转之势,而且木丝有时容易翘裂起茬。”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