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丨印象红木一起走进红木丛林
红木家具起源于年
据说,红木家具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明朝年开始的三宝太监郑和的七下西洋。当年郑和曾到过越南、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苏门答腊、斯里兰卡、印度和非洲东海岸,带去的是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带回来的主要就是红木,因为红木分量重,正好做压舱之用。
在宋、元及明初,中国的家具用的是榆木、松木、榉木、楠木等中等硬度的原材料,和当今欧美家具的用材相似。自从郑和带回了诸如黄花梨、鸡翅木和铁刀木之类的红木,一些能工巧匠用这些木质坚硬、细腻、纹理好的红木,制造出较前代更坚固、更美观、更实用的家具,明清家具制造业由此空前繁荣。
据考证,郑和下西洋还促进了明清红木家具地域风格的形成。苏州原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红木亦由苏州上岸,从传世家具实物以及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明式家具的产生和发展以苏州为中心,到清代前期,明式硬木家具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生产,但只有苏州的风格特点和工艺技术最具底蕴,最负盛名。
明清红木家具的历史文化
从明清至今一直深受人们的珍爱。红木起源于明朝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回国用红木压船舱,木匠们把带回木质坚硬、细腻,纹理好的红木做成家具、工艺品供帝后们享用,到后期红木大量输入及王朝灭亡才流入发展到民间。“红木”不是泛指所有红色木材,也不是一种木材,而是当前国内红木用材约定俗称的统称。按照国家标准的定义它的范围是五属八类。五属: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铁力木属。红木家具经历了明式家具、清式家具、清代晚期家具三个历史阶段,反映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明式家具以黄花梨木为主,其次为紫檀、榉木和楠木,还有相当数量的雕漆、彩漆和大漆嵌螺钿家具。产地主要有苏州的木制家具,北京的雕漆、彩漆家具,山西的黑漆嵌螺钿家具等,艺术水平很高。
清式家具以紫檀木为主,其次为黄花黎木、花梨木、酸枝木等,漆饰家具也占相当数量。此外还有一部分外国家具,其中大部分是日本家具。清代家具在科学性方面稍逊于明式,但在装饰性方面却高于明式,从而形成独特的清式风格。清代晚期家具,通常指道光朝以后所制的家具,多呆板臃肿,几乎谈不上特别的艺术性,是过分追求繁缛装饰而走到极端的结果。
家具作为一种器物,不仅仅是单纯的日用品和和陈设品,它除了满足人们的起居生活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了解宫廷家具的来源、特点、风格,家具的种类,家具与建筑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到,家具是多项艺术的综合载体。家具的装饰题材,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在家具的陈设与使用方面,几干年来,始终与严格的传统礼制风俗和尊卑等级观念紧密结合。家具的使用最初主要是祭祀神灵和祖先,后来逐渐普及到日常生活,但只是局限在有权势的贵族阶层。家具的造型、质地、装饰题材,有着严格的等级、名份界限。
明清家具工艺三法则
明清古典红木家具的名贵,贵在原木的珍稀,更贵在巧夺天工的工艺。德国学者古斯塔夫·艾克在《中国花梨木家具图考》中总结红木家具工艺的三条基本法则是:非绝对必要不用木销钉;在能避免处尽可能不用胶粘;任何地方都不用镟制,即不用任何铁钉和胶粘剂。红木家具造型和工艺中明显的民族性是收藏和投资的价值所在,红木家具被称为人文家具、艺术家具。
很多所谓的红木家具不是按照传统的工艺,以严格的比例尺寸和卯榫结构来制作,而用胶水粘贴和金属连接,过上五六年,木头和金属就会互相排斥分离。现在很多买家带着吸铁石去检测红木家具,因为用考究的工艺做出来的红木家具不会有铁钉。
如今,在许多世人的眼里,明代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的顶峰,而黄花梨家具更是明代家具的杰出代表,藏家热捧,专家喝彩,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炒作浪潮。大家看到的果真就是明代家具的庐山真面目吗?我们又该怎样识别那些地道够味儿的明代家具精品呢?
其实,明朝的皇室贵族和文人士大夫阶层并不热衷于使用黄花梨、紫檀等硬木制作家具,上述材质的家具只占明代上层社会家具中的很小部分,当年其等级和价值也并不是最高的。
明代官皮箱之谜
史可证物,物亦可证史。传世有些造型特殊的古代器物曾经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而当我们了解了使用它们的环境和时代背景之后,就会由衷地感叹其造型是如此的设计巧妙──明代的宫廷官皮箱就是一例。天启朝宫廷家具绝少,目前存世的明代中、后期宫廷家具以嘉靖、万历朝为多,也有少数隆庆、崇祯朝的,而皇帝最喜欢做家具的天启朝却几乎没有。
至于明代官皮箱的起源与演变,历史上真实的官皮箱并不是梳妆小木匣,而是明朝政府参照蒙古人的马背漆皮箱设计制作的一种朱漆便携式官用皮箱。公元年,清朝入关以后,长城撤守,明朝官员的服饰、仪仗和器物大都被废弃,如乌纱帽、圆领袍,朝笏、步障等等。官皮箱也难逃厄运,多数遭到毁损或者贬漆成黑色,不再具有明朝官用器物的权威了,三百多年后,就连它的本名也被张冠李戴成了梳妆小木匣。
鲜为人知的明代纱橱与衣箱
关于明代宫乐图家具:在一波又一波明式硬木家具的炒作大潮之外,有一种民间俗称“宫乐图”的古老漆器家具却象空谷幽兰一样少有人知,然而,它们则是真正属于明代制作的精品家具。
关于纱橱:据史料记载,公元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的夜晚,大顺军在撤离北京前焚掠了明朝宫殿,许多带不走的精美家具也葬身于火海之中,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众多难解之谜。比如说,崇祯皇帝的皇后和宠妃曾经一掷千金分别打造的两座紫檀纱橱,便消失在这场劫难中。
衣箱属于大型的箱匣类家具,古人不仅用它贮藏衣物,也经常用它贮藏书籍、财宝等物品,在古代生活用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衣箱在我国起源很早,年,湖北随县战国时期的君主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黑漆朱绘星宿纹衣箱,其长71厘米、宽47厘米、高40.5厘米,造型为长方形,箱盖拱形隆起,箱盖、箱身的四角有把手,可以合在一起。箱盖和箱身分别用整块木料雕凿而成,外表髹黑漆,绘有朱漆纹饰,十分精美。
宫廷描金大龙柜
宫廷描金大龙柜背后是有故事的。在北京故宫的金銮殿——太和殿东西两壁,陈设着一对紫檀雕云龙纹顶竖大柜和一对紫檀雕云龙纹连山顶竖大柜,从造型、纹饰和雕刻工艺等方面看,学术界公认为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制品。根据清初孙承泽编撰的 《春明梦余录》记载:明朝时的金銮殿——皇极殿东西两壁就陈设有八件大柜,但不是顶竖柜,而是横长的大龙橱,橱上架有大理石屏风。民间相传,在八件大龙橱里珍藏着远古三代的鼎彝宝器,这大概就是金銮殿又有“八宝金殿”一名的由来。
由于龙纹象征天子,历朝皇帝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审美意识命令宫廷造办处进行修改,这就为我们推断古代器物的年代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明清两代是宫廷龙纹走向定型的时期,研究明清宫廷龙纹的源流与演变,对于明清时期的家具以及其它艺术品的断代和辨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丨《印象红木》杂志
印象红木
传播红木文化
推广红木品牌
丨添加“yxhm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