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材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到今天确实是走到了瓶颈的时候,这一点相信很多同业都感受到了。我一直在思考中国木业要如何转型升级?维德木业(苏州)有限公司作为推动中国木业界发展的一份中坚力量,要如何在严峻形势下带领同行找到新方向?这里我回忆起一段往事。
维德的起源
年,我在菲律宾家里接到中国驻菲律宾大使柯华的通知,他要派个参赞来看我,那位参赞叫李西夫,巧合的是他是山东潍坊人,他说,中国还很穷、还很落后,邀请我有机会应该回中国看看。我当时听了他的话内心很激动。能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贫穷和落后,就是改革同进步的开始。我也意识到中国有经济发展的机会了,所以在年就到了广东、福建、上海、江苏一带考察。年,我建立了一家有冠有“中国”两个字的合资企业,这个合资企业是在第一套投资法出台之前成立的,而且公司的章程同其成立半年后中国颁布的第一套合资法文字上非常巧合。相信很多朋友曾经与我们合作过,曾经在同中国江海木业有限公司和维德木业(苏州)有限公司的合作中得到了好处,学到了经营的理念和方法,也赚取了第一桶金,也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中国木业的发展
我记得年中国就开始进口胶合板,当时经营者通过轻工总公司的属下公司——轻工进出口公司进口。那时候中国胶合板的尺寸都是三尺乘六尺,与日本产品的规格一样,而我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在中国生产了第一张的四尺乘八尺的胶合板。这也让我回忆起在年整船的万张的三尺乘六尺的胶合板卖给轻工进出口公司的事情,当时运到大连港,进口整船万张的胶合板这个数量到现在为止还是历史最高记录。同时我也发现中国木材资源的短缺,于是引进了美国的花旗松、云杉、铁杉的原木和板材,作为中国铁路的枕木及其他用途。回忆过去才能看到将来。贫穷的年代,为着脱贫致富,一些非环保的、破坏资源的、作坊式的小工厂。
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就鼓励农民种植意杨和桉树,国家发给农民树苗并免费提供土地让他们去种植,但是农民不积极,效果不大,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给他们带来利益,付出了劳动没有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江海木业有限公司是第一家把意杨产业化,把当时没有人要的、没有出路的、农民只能用来绿化的、让农民感受到都付出了代价的杨木,旋切成胶合板芯板的材料,从而开创了中国胶合板产业。农民发现原来这东西拿去旋切做成芯板可以卖钱,于是劲头就来了,所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期才大量地种植杨木,跟着我就引进了非洲的原木奥古曼(OKUME),在维德木业(苏州)有限公司旋切成胶合板的面底板,供给山东临沂、河北左各庄、浙江南浔、四川成都、广东东莞一带的作坊式的胶合板厂,配套着来生产胶合板。
也就是那时,形成了中国完整的胶合板产业。维德集团是国内唯一一家先有国外森林资源和原料才在中国建厂的公司,在菲律宾、印尼、美国、西非刚果盆地(加蓬、喀麦隆、赤道几内亚、中非联邦、刚果等地)都有森林资源,以前我的工厂都是建立在原料区的,在中国我们第一次尝试着把工厂建在消费区,那这个模式我相信也是维德在中国的首创。当时我选择江苏省无锡市成立了江苏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江海木业有限公司,因为无锡是在华东地带,面向上海,边上是京杭大运河,便于原木从张家港卸货、经京杭大运河水路运输到工厂,节省了运输成本,这种原木在水上运输、节约成本的方法也是维德在中国的首创。没想到我最大的客户竟然是靠近北京和天津的河北左各庄与山东临沂一带。也就是这样他们当时跟维德公司接触比较多,学到了生产和经营的本领,也比较早地进入了木材加工行业。
新产品的作用
当左各庄、临沂、浙江南浔、广东同成都一带大量的作坊式的胶合板厂建立以后,木材胶合板就渐渐地成了产能过剩的产业。在那个时候我有机会到了左各庄,还到了临沂、浙江南浔、广东同成都一带,就引导大家转型。怎么转型呢?维德提供了天然木皮和科技木皮供给这些胶合板厂,让他们深加工,在普通胶合板上面贴上天然木皮、科技木皮做成胶合板饰面板,让他们有机会转型升级,消化普通胶合板的产能过剩。当时我将在英国、菲律宾研究和开发的科技木技术引进了中国,并在苏州的维德工业城建立了完整的科技木生产基地——德华建材(苏州)有限公司,将科技木切片供给了这些胶合板厂。当时全世界只有几家公司生产科技木:英国的ArrsonBrothers、意大利的Alpi、日本的松下电工和香港维德集团。为此,在建国六十周年大庆的《中国木材工业六十年》上称我为“中国科技木之父”。
在普通胶合板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在普通胶合板上面贴上天然木皮、科技木皮做成胶合板饰面板,给木材加工一个新的转型,所以科技木进入了中国市场,这又让我回想起当年写了一本名为《科技木》的书,将科技木的发明专利技术与同行们分享,就有相当一部分人学到了科技木生产的技术。跟着就有大量的科技木生产厂家成立,因为它的利润可观,有一定的工艺要求。后来科技木又产能过剩,所以我从切片的科技木转为做成锯材的科技木。当用科技木去贴装饰板的时候,红胡桃、3A红榉、水波红榉等,就是当年的“全国一片红”。跟着我又把科技木做成黑胡桃的板材,一时间,做线条、家具、装饰用品销售火热、求多于供,用当时的一句话来讲叫做“全国一片黑”。
很多年过去了,那么当前木业要转型有没有可能?要怎么转型?
提高质量,创立自己的品牌
当大量的贴面板厂成立后,贴面板就开始产能过剩,丧失了定价权。当贴面板无路可走的时候,我又在0.35mm厚、四尺乘八尺的科技木皮上贴三聚氰胺纸,成为了科技木基材的三聚氰胺面板,就是现在大家都在用的生态板的饰面材料,结合了杉木芯、进口马六甲芯板做成了三聚氰胺生态板。这样的转型又给木业界带来了不少的好处,解决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是木业界能够比较顺利地延续到今天不衰的原因。但是,很快马六甲板、杉木板、中纤板、刨花板的贴面,大家竞争到白热化程度,而且很可悲地产生了所谓的贴牌、代生产,非常遗憾地讲有些公司利用操作的办法贴牌,也把部分同行们沦为他们的奴隶。
我在这边呼吁大家,公司要自强,国家要自强,为什么你们永远要让别人牵着鼻子走呢?他们不到一毛钱的印刷贴纸的成本可以卖给你五块钱十块钱,什么道理呢?为什么你们不站起来努力地去创造自己的牌子,为企业的长远生存做好准备工作?
此外,这种板材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负效果:过量砍伐了杉木、意杨、桉树,破坏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破坏了地下水资源,污染了土壤。用廉价的劳动力,换回的是那么一点点的利润,一点点的外汇,外国人用一百多美元跟你买半个立方米的胶合板,但是你赚不到几块钱,为此我们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劳动。以上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污染大气的情况如果没有得到改变,将会对不起后代、祸延子孙。所以不要为我们是世界工厂而骄傲,要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沦为世界工厂?因为产能过剩,因为粗制滥造,丧失了定价权。那么怎么样来消耗产能过剩呢?我提议的办法是:减产能、提高质量,创立自己的品牌。
在工作中娱乐,在娱乐中工作
我一生最大的遗憾是做什么事情都想做到最大,做到最大其实最辛苦,要付出最大的代价,我在西非平原有近3万平方公里可持续开发的原始森林,在美国的西北部也有5千多栋房子、两个18栋的高尔夫球场、两个学校、长者之家、教堂用地、消防局、邮电局、商业同轻工业区的大型社区开发区,因为想最大所以很辛苦。我奉劝大家在目前经济下行的形势下“现金为王”,稳健发展比较适宜。
年,我现金汇入了3.5亿人美元到苏州,投资建立了苏州维德工业城,因为太大了,所以我做到这个年纪还在辛苦。维德的宗旨:公司的员工就是公司的资源、公司的资产,所以我在苏州首先培养员工。年,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开办了维德专业学院,培养技术队伍,为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岗位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很多人说庄老板好像很傻瓜,是,我这年纪赚到的钱也不是我的,花掉的钱也不是我的,但是为什么工作呢?为了我的兴趣同我的责任感,我“在工作中娱乐,在娱乐中工作”,这是我的理念。
随着时间的发展,苏州工业园的土地变得非常有价值,为了让土地能有更好的发展,我缩小了在苏州的产业。在地方政府的引荐下,在盐城的大丰又拥有了近千亩的工业地做维德木业在大丰的分厂,那里距离港口8公里,距离上海车程近3个小时。
如何消耗产能过剩,发展木业。不管是木材、钢材、水泥还是太阳能,产能过剩就丧失了定价权,我们为什么要做人家的世界工厂?人家任意一个简单的绿色的钞票,就可以从你手里拿一大堆的东西回去。检讨看看,有没有可能和办法来消耗产能过剩,保护环境?以前人们对健康不注意,现在有了钱了,都在喝营养液、早上在锻炼身体,什么道理呢?因为富有了,知道生命的可贵。为着向子孙后代负责,一定要让中国的木业界找到新方向。
我认为,当前有可能转变中国木材工业的状态。因为过去30多年的经验就证明了这一点,都是在木业界多次山穷水尽的时候,让行业“柳暗花明又一村”。
愿OSB能承载木业转型升级大任
木材是很宝贵的资源,我相信人们非常清楚,在木材加工工业里面还有很多同电子工业一样,有很多高尖技术的部分需要我们去开发,就是我曾经多次向国家、向中央领导呼吁过的。那么目前我能想到的,而且我正在做的一个办法提出来是否可行,供同行参考。
在整个地球上,珍贵的热带雨林就剩下两个地方,一个是亚马逊一带的4千多万平方公里,另外一块是刚果盆地包括喀麦隆、中非联邦、刚果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加蓬,也有4千多万平方公里的森林,也就是所谓的鸡翅木、黄花檀,都是来自西非平原,属于刚果盆地。这样近似的可以做红木家具的品种我们有吗?我们老祖宗有啊,但是老祖宗帮你用完了、砍伐完了,所以我们只能进口。缺乏的木材是我们的不幸,但也是我们的骄傲。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5千多年的历史,虽把我们的资源耗掉了,但是留下了5千多年的文化,这是我们的骄傲。
过去几十年辛辛苦苦地种了桉树和杨树,我们不能再砍伐来做工业原料,主要应该做生态林来保护水土、保护地下水资源。但是木材产品在大家生活中都有需要,该怎么办呢?为什么不想想用人家的资源?什么资源可以用呢?就是中国工程院提到的OSB(OrientedStrandBoard)老外这个名字起得不是很准确,用中国话来讲就是标准的碎单板,我给它改名,就是胶合板的升级换代。胶合板,比如说17mm的一般都是13层单板胶合而成的,芯板、长中板同面底板都是90度交错压制而成的,传统的胶合板用的是脲醛胶,所以有高甲醛的释放,损害人体健康。如果能够做到E1的胶水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而且价格昂贵。但是OSB是将约0.7mm厚的原木单板片,以交叉错位排列(如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时区15度,地球自转一周为度,OSB的排列制造参考此理念,即,使用0.7mm左右厚的单板按交叉排列错位约24层,合成约17mm厚度的板材)用无甲醛的PMDI胶合而成,一般是大约用24层单板的结构,结构层数大概是普通胶合板的两倍,含水率为2%~4%。此种交错的排列,削减了木材内应力,使其结构稳定、胶合强度高、有良好的握钉力、环保性能优越。非常幸运,中国的PMDI占全世界产能的52%,可以很好地作为OSB的附属原材料配合OSB的生产。
木材工业在25年前,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大陆,他们的木材工业也开始碰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板材、中纤板、刨花板都产能过剩,且刨花板握钉力差导致家具次品率高,不能满足家具生产的要求,所以25年前他们就开始研究OSB,我也参与了此项研发。在年OSB卖的很好,将近多美元/m3,当时他们的OSB板主要是用来做房子的外墙结构,因为利润很好,5个OSB大财团依靠丰富的原料大量地建立新工厂,经过年经济危机以后,不管是欧洲还是美洲OSB板都开始产能过剩。那么我在6年前就想怎么把洋人的产能过剩的东西转化为我们所用?我们整天跟人家讲中国是世界工厂,那为什么不把洋人生产的、把发达国家生产的产能过剩的OSB变成我们的世界工厂呢?因为他们有丰富的资源,利用资源也不破坏资源、不损坏环境,我们进口他们的产品可以为他们消化产能过剩,同时也可以少砍伐中国的森林资源,这是双赢的做法。很高兴,我公司几年前对OSB进行深加工的工艺技术就已经成熟了,已经开始产业化生产了,而且产品也在各个地方使用了,同行们可以探讨这个产品是不是全国木材行业化解瓶颈要走的一条路。
当下维德集团是怎么转型呢?正好西方社会有丰富的资源、有完整的设备,所以我就引进了他们的半成品,把他们产能过剩的OSB做二次加工后整个系列地推向市场,有二次加工的生态板、贴面板、基板、胶合板、阻燃板,而且把配件配套都配置完整,准备好应有的库存。这样二次加工的OSB产品就可以广泛地用于挂墙板、隔墙板、家具、橱柜、衣柜、卫浴柜、地板以及室内装修等领域。我们进口发达国家产能过剩的OSB做深加工,不仅消化了国外OSB的产能过剩,拓宽了OSB的应用领域,更重要的是可以少砍伐中国的森林资源,这是双赢的做法,相信这也会给中国木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方向,维德将以维德实木多层(OSB)系列产品为切入点,再次转型升级,推动行业进步,愿意再次与同行共享未来。
编辑:涂继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