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花梨界,人们都说你是掀起国宝花梨热潮的第一人。”张志扬先生听后微微一笑,起身给我们冲了一泡普洱茶,客气地说:“坐下来慢慢聊。”他的这个房间里,摆满了古色古香的黄花梨家具和工艺品;窗外,挂着几只鸟笼,画眉在啾啾地叫着;古琴声在屋中绕梁回荡。
他是海南花梨文化研究会会长,收藏、研究海南黄花梨文化20年,《国宝花黎》一书的撰著人,是对花梨最有话语权的人物之一。
家具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张志扬先生的客厅里陈列着数把交椅、圈椅,还有两只立柜,都是严格仿照明式家具的款式结构用海黄老料打制,典雅庄重,特有的光泽散发着迷人魅力,令简单装修的房间熠熠生辉。在他眼里,这些并不只是表面上可以坐可以储物的家具,而是至高无上的艺术品,同时也是历史的载体。他摊开一张白纸,开始向我们讲述明清家具里的学问。
他在纸上画了这样一个三角形,以代表明清时候所有紫禁城的家具。随后又在三角形中间画了一道横线,指着下面的梯形说,这最大的部分是软木家具,或者说漆木家具,用材包括楠木、榉木、榆木等,是给宫中的女人、宦官,以及其他为皇帝服务的人使用。而上面的三角形部分代表硬木家具,用的是当时来自热带的进口木材。接着它又在小三角形里画了一道横线,将硬木家具的用材分成了下面的红木(酸枝)、铁力木、鸡翅木,和顶尖所代表的黄花梨(海南花梨)、紫檀,为皇帝专用。其中,黄花梨(海南花梨)主要在明朝使用,到了清朝因为枯竭了,开始使用紫檀。
一个清晰简洁的金字塔图案,配以张志扬先生的讲解,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通过家具这一日常用具体现得清清楚楚。这时候,哪怕一个门外汉也能明白海南黄花梨所代表的意义。“花梨木家具从它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不是大众化的东西。你说它为什么这么贵?这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
美的事物一定稀有一定昂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我们采访张志扬先生的短短时间里,就有国内知名的现代艺术家和瓷器收藏家慕名拜访。文人、士大夫这样的社会精英阶层,历来是花梨的拥趸,时至今日,依然如是。而我们的话题也随之转到花梨的艺术欣赏性。
张志扬先生拿手中的茶杯即兴打了一个比方,“像这个杯子,只有拿来喝水的实用性,如果换作是成化斗彩鸡缸杯,就不一样了。那是皇帝为了讨妃子高兴,举全国之力烧制的一个杯,把所有瓷器需要的最好元素融在一个杯子上面。你不能从实用性上来说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喝水的杯,因为从它烧造的那一刻开始,就不是为了用,而是为了欣赏,为了喜爱,它就具有至高无上的艺术价值。”
海南花梨文化研究会会馆
现在很多人觉得一件花梨家具上千万,不可思议。在他看来,这种简单从实用功能去判断价值的做法,太幼稚了。石头不值钱,玉为什么值钱?因为玉是美石。茅台、路易十三为什么卖那么贵?因为是美酒。“美的东西都需要人们付出很高的成本去获得。”
张志扬先生认为花梨最美之处在于它的天然。过去人们都是用油漆去粉饰家具的外表,而花梨和紫檀不需要,它们就像传统道家思想一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这种不经人工粉饰的自然之美,世间稀有,作为大自然最精华的存在,就是它的价值基础。
这个仅有巴掌大的小碟子,有着云蒸霞蔚般的纹理,花梨之美,尽在其中。
海黄工艺品
同时,花梨家具的制作过程中还凝聚着非同一般的智慧和创造。普通的家具,木材易得,可以交给普通工匠制作,做坏了也没多少损失。花梨稀缺,就要高级技工、名家大师来作,他们本身也是社会的稀缺资源,掌握普通人不具备的手艺,拿高工资。所以,花梨家具是这各种稀缺、各种文化元素的堆积,是对人类社会精华的提炼和总结。“出类拔萃的东西人们才会觉得美,而美的事物它一定稀有。从美,从社会学,从人类智慧的总结,就可以看出花梨为什么这么贵。”张志扬先生如是说道。
收藏花梨是传统文化的回归现在,以花梨为代表的明清家具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的符号,追根溯源,张志扬先生一语道破天机:“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木头的基础上,而西方的文化是建立在石头的基础上。”的确,中国传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木材,从房子到生产工具,都是木头的。这种对木材与生俱来的眷恋,是社会一步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人十分了解木头,从河姆渡时候就有用榫卯结构搭建的房子,经过上千年的总结,特别是明朝中期,随着海禁的开放,世界各地大量的木头涌进中国,使中国人有机会完成对世界木材的总结。产自热带雨林的硬木也进入中国,在传统审美当中,硬木比中国传统的软木(楠木、榉木、榆木、松木)美、重、经久耐用。其中,花梨作为硬木当中的佼佼者,脱颖而出,成就了明式家具的辉煌。
这件荷花如意雕刻极富创意,将材料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近代有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战乱,因为贫穷,花梨完全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海南的丛林中寂寞生长无人识。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传统文化的回归。太平盛世,人们开始北京哪有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严重白癜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