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骨的式样与收藏

式样

扇骨的式样由简而繁,花样层出不穷。下面介绍几种典型款式。

直式方头扇

造型极简洁,为一长而窄的梯形,是最早出现的式样。用名贵材质如象牙、紫檀、乌木等做扇骨时,多选用此种式样,以求充分利用材料。民国年间生产的直式方头扇有“仿古雅扇”之称。

和尚头

此款式也叫圆头或大圆头,早在明代就已流行。因扇骨聚头处以扇钉为轴心成一圆球状,看似和尚头而得名。这种式样多见于十六档以下的大扇。和尚头大多由一种材料聚成,也可在两侧加扇钉处镶两片异质材料,如竹骨镶紫檀、象牙、玳瑁等。和尚头扇骨一般较同等材质的扇骨价格高出一等。

螳螂腿

此款式扇骨因大骨上面较粗、下面很细,形状颇似螳螂腿而得名。竹质扇骨大多采用这种式样。木质扇骨柔韧性差,易在扇骨束腰处折断,故不采纳。螳螂腿扇骨最大的特点是轻便适手。

波折式

大小扇骨均做成波折式,相邻两根扇骨的波峰、波谷相错,看似层层波浪,动感十足。此种式样仅见十六档竹骨大扇。

细梢式

秋扇的特有款式。插入扇面的骨梢尖细,露在外面的部分宽而圆转。平展后扇骨排列严密,不露缝隙。材质有竹、棕竹、乌木、象牙、玳瑁等。

尖头式

明代称之为“尖根”,即聚头处的形状如削尖的矛头。这种式样仅见于十六档竹骨大扇。

日本式

日式扇骨为九档、十一档。其特点是大骨窄,小骨与之相仿。扇面侧面露于扇骨之外。

其它

除上述基本式样外,还有一些花式造型,如鱼尾式、葫芦式、如意式。

装饰

综述

扇骨装饰旨在捉高扇骨的美感和价值。装饰的优劣常常标定着扇骨的工艺价值和艺术价值。

常见的扇骨装饰手法有雕刻、镶嵌、髹漆、镂空、合骨、烫花、手绘。

雕刻

雕刻是扇骨装饰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手法,尤其对竹骨而言。扇骨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单独的收藏品类,雕刻工艺不能不说是藏家看重的一个方面,也是赏析和估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竹刻在唐代已走向成熟,宋代更趋完善,明清两代竹刻高手辈出,精品层出不穷。竹骨雕刻以玉竹为多。分阴刻和阳刻。阴刻又有深刻和浅刻之分。明清时,浅刻竹骨盛行,民国初年深刻颇受欢迎。深刻一般层次较分明,而浅刻乍看如“划痕”,其实好的浅刻作品笔锋刀法无处不在。行内人多认为浅刻比深刻更见功夫,因为它的力度更难把握,细微的变化也更难处理。阳刻有沙地、平地之分。沙地也叫“沙地留青”,留青即在凸起部分保留竹皮。沙地是在铲除了竹皮的竹肌上用特殊刀具打上密密麻麻的小点。平地是把地子全部铲平。沙地制做省时,平地则耗时耗工。行家在论价时更看重后者。

另一种是在玉竹上浅刻小字,微刻技法外,究其原因还在于微刻布局而又要表现出铁划银钩的书法功底,在放大镜下观察,波磔点划,不成样子,字型或呆板,或歪斜,或扭曲,实不足取,尤其在微刻作品上的微刻功力怎样,也成了评判微雕作品的成败。清朝微刻大师于硕其擅长在折扇边骨上进行微刻,能在指宽的扇骨刻三十行字,可于扇骨竹边浅刻数千字,且无一败笔,笔笔有帖气。字至细微处,要用20倍放大镜才能看清辨明。现代雕刻家因受竹子本身材质的限制,已极少能在竹子上微刻小字。

镶嵌是将骨、螺钿、银丝等材料嵌入扇骨,形成不同效果的纹饰。镶嵌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嵌入法,二是嵌在漆骨的漆内,但牢固度不如前者,工艺上也较前者简单。

嵌螺钿扇骨在清中前期十分盛行,多用于女扇。银丝镶嵌,通常用于乌木骨,颜色反差优雅醒目,几乎成为一种固定组合。

漆骨

给普通竹骨涂上色泽艳丽的漆,称之为“漆骨”。漆骨的装饰性很强,有素漆骨、绘画漆骨和雕刻漆骨。

合骨

合骨就是用两种材料合在一起做成一根扇骨。如用乌木和竹合作小骨,象牙和兽骨合作大骨。合骨一般要遵循一个规律,即大骨内侧的材质要与小骨相同。如乌木大骨,檀香小骨,乌木大骨内侧也一定贴上檀香木。这点,也可作为鉴别扇骨是否为原配的一个根据。

镂空

镂空手法的运用在檀香扇骨中最普遍,尤其是坤扇,主要施于小骨。九档、十一档日式扇也常以镂空工艺装饰其大骨。

透雕

透雕运用在扇骨中,多表现为花鸟、树木等一类图案。如意头扇骨大多是透雕。

烫花

烫花就象现行的烙画一样,在竹骨上烫出各种图案。一般用于工艺扇,收藏价值不大。

镶贴

许多扇骨的聚头处常用镶贴手法装饰。镶贴材料有象牙、牛角、紫檀、乌木、玳瑁、玛瑙、玉石、琥珀等。

扇钉

最后说一下扇钉。扇钉是扇骨上一个必不可少的零件,扇子的开合均以它为轴。扇钉有三种:牛角钉、铜钉、银泡钉。

牛角钉很常见。一种钉面呈扁圆拱面,中间有一黑点,四周颜色浅淡透明,称之为“老鼠眼”,多见于清末民国扇骨。另一种平面鼓形,称为鼓钉,多用于尺寸较大的扇骨。

铜钉、银泡钉多见于北方,常用在尺寸较大的乌木扇骨和紫檀扇骨上。

收藏

扇骨的取舍收藏要从几方面去兼顾考虑。

一是雕工。扇骨雕工的精与粗,内容的雅与俗,是否出自雕刻名家之手,这些是关乎扇骨档次的关键。

二是看材质。象牙骨、玳瑁骨、紫檀骨当属珍贵之列,乌木、鸡翅木属上等佳材,罗汉竹和优质湘妃竹为稀贵之材。需要注意的是同类材质之间的差别,不可一概而论。

三看扇骨的尺寸规格。一尺以上各种规格的大扇骨(除特大工艺扇)价格较高。男扇价格一般高于坤扇。同类材质的扇骨,大骨较宽的贵于大骨较窄的,有工的贵干无工的。扇骨档数以十六档最受欢迎,价格也较高。二十档以上的价格偏低。

四看款式。直式方头和普通圆头较常见,花式头如鱼尾、如意、葫芦等式样较直式方头和普通圆头贵些,和尚头最受欢迎。

五看年代。按明代、清代、民国、年后排列,年代愈早,价格愈高。

六看品相。品相上乘的扇骨应符合扇骨、扇钉没有更换,全部原配,小骨无断梢,刻工完好等条件。有些扇骨品相虽不佳,但雕工出自名家之手,仍有较高收藏价值。

以上六点,在收藏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相互权衡,不可绝对化。

扇骨的保存没有太大讲究。主要是防潮、防蛀。可将不同材质的扇骨分别收藏在分层带衬的扇盒内。收藏前用柔软的潮布轻轻将扇骨擦拭干净,尽量避免触碰大骨的刻工部分,如有必要可用软毛小刷轻轻扫去内里灰尘。然后用细线将小骨骨梢缠绕固定,以免折断,再用宣纸把每枚扇骨单独包裹起来,减少相互间的磨损。随意给扇骨上油打蜡的作法切不可取,这样做会破坏扇骨的原始风貌。

沉香养生资讯尽在沉香养生文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xiaode.com/jcmys/20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