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守-篆刻家王砚华
王砚华:字石庐,号精诚斋主、知止斋主人。年10月生于河北省故城县。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沧海印社社员,新疆书法家协会会员,昆仑印社社长。
篆刻作品入选《中国京剧——百美图》,新疆第二、三、四、五届临书、临印大展,新疆第二届篆刻、刻字展入展。
刻字作品:第八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人选、第二届国际刻字艺术展入展、第九届全国刻字艺术展入选。
王砚华,是我目前采访的“人物”系列中,我第一个敢称为“家”的人,他确实是篆刻家,不仅限于新疆,也是中国篆刻家,甚至作品入选“第2届国际刻字艺术大展赛”,在国际上也是享有一席之地的。
“第2届国际刻字艺术大展赛”入展作品。
热爱
王老师独享其乐。不会弹奏,可以听啊!王老师喜欢听交响乐、听歌剧、听京剧、听花腔女高音,国内外的都听。他说:真舒服
可是,交响乐也听不懂啊!听不懂也听。
对京剧的兴趣则源于父亲。父亲喜欢听京剧,自己也跟着听,发现真的挺好听。后来,《中国京剧》杂志出版百期,举办创作“中国京剧百美图”的活动。
王老师有幸应邀治印16方篆刻作品,王老师又开始大量查询资料,了解京剧里的“梅尚程荀”、“唱念做打”等,以此升华自己的篆刻作品。
王老师还喜欢喝茶,从年开始喝茶,也不讲究,啥茶都喝。可是对茶台,却很讲究,鸡翅木的茶台,5把椅子,年买的,花了2万,后来自己又配了2个鸡翅木的花架,还有一个鸡翅木的琴凳儿。
他说,不管穷富,有条件,就让自己活得好点,让周围的人活得舒服点,尤其是父母。
然而,花2万买一个茶台,也是三、四年才好起来后,才敢想、才敢做的事情。
“三、四年才好起来”,是因为从开始,作品相继入选全国、国际的篆刻、刻字展。包括入选《中国京剧——百美图》等有含金量的成就。
慢慢地,王老师的生活渐渐殷实;作品拿到哪里都有底气了;可以从一个字5块到了;可以高枕无忧安心睡觉了;可以对别人说:你可以说贵,不能说我水平不好。
从年,王老师的第一幅篆刻作品开始,到年,经历了几个阶段:
年开始篆刻的第一幅篆刻作品:金石。
年开始篆刻;
年到年,长达6年的人生低谷;
年辞职。那时,个人可以靠篆刻、代课(剪纸、篆刻)生活,带学生、刻印比工资高了,辞去公职;
年-年,10年生涯,五味杂陈;
年,渐渐转机……
年,举办个人篆刻展:《潜居抱道——王砚华篆刻刻字艺术作品展》。
25年!
煎熬、阶段性放弃、被拒之门外、被人欺负看不起、被人甩……他都熬过来了。而我就是在冀宝斋画廊里举办的这个展览中,有幸与“熬过来”的王老师一见的。
也感谢FM92.4主持人方洲的引荐,让我探究周围佩服他的人的发问:王老师,你是怎么熬过来的?怎么坚持到现在?20年做一件事,还没挣钱?
偏执
在我理解,于他,“偏执”就是一个人即使在很穷的时候,也能继续煎熬。
王老师说,周围人说的“还没挣钱”是说没大钱,想像得很惨。的确,买车、买别墅,我买不起;也不出去和朋友聚会。但是,倒也不至于穷到穷困潦倒,拿根棍儿,拿碗儿跑马路上。
也不是说就干刻,一分没有,那也不行。只是说过得相对清贫,有点钱,都用来买颜料、宣纸、石头。
当我问王老师:现在,您最大的成就是啥?就是这些篆刻成就吗?
王老师说:我身体健康,我能活到现在。
事业的“乞丐”
王老师说:也曾经差点和爷爷学中医,因为爷爷和祖爷爷都是从事中医的,但年他随父亲来到新疆,也就与“中医”擦肩而过了。
也到处找过工作。然而,没有工作找他。他一厢情愿地寻找,其实,他要的就在自己身上,一双生来就该篆刻的手。那时候,他是个守着财富却到处寻宝的人。
甚至也有过阶段性放弃,不想做了。
冥冥之中,老天爷不停地拒绝他,也许其实是在帮他,是在暗中说:这傻小子,你就适合干篆刻,你不干,天下就少了一个传承老祖宗宝贝的手艺人了!
老天爷关闭一扇大门,为他开启了一扇更大的门。
就像王老师自己说的,顾此就失彼。
事业的“富豪”
这次展出的个别作品。
他是富有的。想想自己最初从南门买了一本篆刻书、一把刻刀、两块石头自学开始,到现在的艺术作品展的篆刻生涯,也是感慨万千的。
还要大量未展出的作品,有的是因为没有合适的陈列柜,有的限于展出场所不够大,有的自己不满意……而我有幸一睹,实属沾了艺术之大气息。
王老师特意在我去工作室之前,将以上作品整齐地摆放在他用门板自制的的工作案几上。
还有两幅作品得以一见:
6.3米长的“二十四节气集印”。就在布加迪写王老师的时候,21:18,从王老师处获悉: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4.1米长的“丝绸之路组印”精制印屏(具体介绍,后附。21:30,获悉:丝绸之路申遗也成功了)。
还见到了珍贵的鸵鸟蛋的篆刻(后面还有介绍)。
王老师说,做成一件事情,很难。要将时间、经历、全心投入。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就很不容易了。别人可以做好几件事情,可是咱们不是别人,造化没那么高,在一个地方能立住,就很满足了。
世间还有还有很多变数,天在算,你做就行了。而且,前进的路上,别把自己挂起来就好,画可以挂起来,人不能挂起来。
有的人问:你能坐得住吗?
王老师说,能啊。这就好比你玩麻将,赔也好,挣也好,你还那么兴高采烈,我和你玩麻将是一样一样的道理。也像有人见到女人,有那种预约,那种两眼发绿光的感受。
他说:要勇于争取,开门了,就出去了;不开门,出不去。
他偏执地打开了这扇门,少有人途径。他在这个冬季,为我们凝结出一幅幅作品,荟萃了他25年的心血之作。所有的展品设计,排版,框儿,吊绳材质、颜色都是自己亲自参与、选择的。审美情趣大雅、凝练。
而身边总有帮助他扶着门楣、撩起门帘的老师、朋友。有很多人,让王老师深深感动。
席时珞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老师。
初入这个行当,王老师说,自己可能刻得一塌糊涂、惨不忍睹。
席时珞老师却鼓励:小王,刻得不错。
就这么一句话,起了多大的作用啊。
经历过风雨、历练、磨砺,王老师不再拥有青春年华,却拥有受之不尽的智慧、匠心财富。
在新疆书画界,许多人的作品上都用的是王砚华刻制的印章。虽有着新疆书协会员、乌鲁木齐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国优秀篆刻家等众多头衔和称号,砚华老师却为人低调、从不张扬,业界和朋友这样评价他:厚道为人,低调做人,坦诚守信,重情重义。(新疆篆刻家、昆仑印社社长王砚华)
砚华自幼喜欢书法艺术。手摹心追,临池不辍。他起初将书法视为写字,通过临摹,潜心追求汉字书写的技法、法则。进而懂得书法是一门艺术,通过广泛涉猎篆、隶、楷、行、草诸体,执意探寻书法的点画质地美、结构造型美和章法布局美。
后来他渐渐懂得,书法不仅仅是写字,不仅仅是艺术,从更高的层次上观照,书法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东方文化的象征。有了这种认识,他便由技入道,博览群书,着力在充实自己的学识修养上下功夫。在书法诸体中,砚华对篆书用功尤勤,造诣颇深。
年,砚华开始染指篆刻,爱好使然,一发而不可收。习印伊始,日日操刀,大量摹刻秦汉玺印、临写封泥、钱币文字、青铜器、古镜及砖铭文,乐此不疲。
继而受清代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近代篆刻大家邓散木、来楚生豪放、浑厚、苍茫、朴拙之印风所吸引,手追意会、颇多感悟。在新疆,他又得益于众多书画名家悉心指导和不吝赐教,收益良多,随入门径,印艺日进。
年5月,他去了魂牵梦绕、神往已久的篆刻艺术圣地—西冷印社。饱览了历代书法家、篆刻家碑廊、印廊,沉醉其间,流连忘返,受益匪浅。
这次朝圣般的旅行,更加坚定了他学习古人、继承传统、厚积薄发的篆刻艺术之路。
砚华制印,用刀笃实,体势圆融,初看朴实无华,细观回味悠长,如白文印“我家有宝”、“苍天在上”。他使刀如使笔,执刀从容,下刀狠辣,有一笔是一笔,有一刀是一刀,石屑崩落处也有时出意外,如朱文印“之庐”、白文印“大自在”。
砚华在章法上不追求大开大合,注重于虚实变化、大小错落、疏密有致、和谐自然,如白文印“禅一”,朱文印“天地转”。
年,为了纪念《中国京剧》杂志出版百期,该社举办创作“中国京剧百美图”活动,并以简介、剧照、诗词、书法、篆刻相结合的综合形式将“中国京剧百美图”隆重推出。
这套组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印文中甲骨文、金文、秦小篆、汉印、古玺一应俱全。印屏还附有“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及作者对丝绸之路的阐释。作品以新的视角,向人们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道出了他为“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的美好愿望。
砚华不仅擅长篆刻,而且精于刻字。书法是刻字的基础,刻字是书法的再创作。刻字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书法功力,还要从篆刻、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砚华集诸多艺术元素,倾心刻字,游刃有余。
他的木刻作品“和顺”,集历代钱币于一身,构思巧妙,造型自然刻工精细,不失为一件精品佳作。
他刻字选材宽泛,木、竹、石、玉、砖、兽骨、葫芦、鸵鸟蛋均有涉猎,一般人不选用的材料他选着用,一般人不能刻的材料他敢于去尝试。
坚硬的兽骨,经他精心刻制,一些率意多姿、疏落有致的甲骨文作品便跃然眼前;2毫米厚的鸵鸟蛋操刀雕凿,深不得、浅不得、重不得、轻不得,稍有不慎,则前功尽弃,但他沉稳自如、不激不厉、举重若轻,从浮雕到镂空,许多妙趣横生的作品在他刀下诞生了。
他曾在一个鸵鸟蛋上刻出66个“福”字,令观者无不叫绝。
人生归有道,艺术足千秋。砚华现正步入不惑之年,凭着他的人品和艺品,对艺术的痴爱和执着,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慧心独运、妙刀生华、异彩纷呈、秒造自然的篆刻、刻字新作,他的艺术人生也会更加绚丽光彩。
成就:
年,在第四届“祖国颂”全国书画篆刻大赛中,他荣获篆刻特等奖;
年,通过ISQA艺术体系资质认证;
年新疆电视台“文艺30分”,乌鲁木齐电视台“大事小事”做过专题报道;
年8月,他的篆刻作品荣获“军魂颂?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同年10月,他的篆刻作品荣获“为祖国山河立传?纪念书画大师李可染诞辰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篆刻作品入选《中国京剧——百美图》,新疆第二、三、四、五届临书、临印大展,新疆第二届篆刻、刻字展入展。
刻字作品:第八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人选、第二届国际刻字艺术展入展、第九届全国刻字艺术展入选。
知道一下
篆刻艺术,是书法和镌刻结合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纂刻是石头上的书法,所以必须要有书法的功底,而且还要很好的书法底子才行。传统认为,印石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
中国传统文人画,讲究诗、书、画、印融于一体。在欣赏书画作品时,总是先从印章欣赏入手,从印章中来识别书画家的学识与修养。一枚好的闲章,除了让人玩味,还是篆刻家和书画家水平高低的体现载体。
欣赏篆刻作品,章法是关键、书法(指篆书)是基础、刀法是技巧。优秀的篆刻作品,首先在视觉上给人的印象是章法即朱白分布,文字结构与整个印文的会意贯通。可以说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文章作者
布加迪
看完资持一哈撒哎!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专科白癜风患者的就医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