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刀,改写中国家具的发展史的发明,是鲁班

年,在菏泽元代沉船发掘过程中,出土的一件木工平木工具——刨子。这件刨子发现于元代沉船的第二舱(生活舱),由于尚未进行脱水、除锈处理,表面多数地方覆盖着厚薄不一的淡黄色钙化泥沙层,刨铲和横木的一端带有明显的铁锈,没有被钙化泥沙层和铁锈腐蚀的器物由于长年水的浸泡而呈棕色;长24厘米,宽8厘米,最厚处6厘米,最薄处3厘米,横柄长28厘米。刨子,用来刨平、刨光、刨直、削薄木材的一种木工工具。一般由刨身(刨堂、槽口)、刨刀片(也叫刨刃)、楔木等部分组成。刨子按其作用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平木用的平推刨,包含各种长短刨,它的基本特征是其刨底横向面是平的。第二类是用于刨出各种线脚的线刨,包含开槽用的槽刨等等,它的基本特征是其刨底大多有特定的造型。第三类是磨工专用的蜈蚣刨,北方叫耪刨,它的基本特征是有许多钢片夹入,形似蜈蚣。从作用上来看,这件刨子应该属于平推刨;从刨刀的放置角度来看,又属于净刨(44°为粗刨,50°为二刨,50°为净刨),主要用来家具等木制器具成器后的最后修整。形态与今天木工用的刨子无异,刨身线条流畅,造型饱满,衔接圆润,宛如一只展翅翱翔、姿态飘逸的天鹅,观之给人一种稳重、质朴之感。刨子的发明年代:明代说与唐代说在我国古代的民间传说中,刨子是由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发明的。鲁班在长期的木工实践中,经过反复多次试验,鲁班给“斧头”加块铁片,装上木座,从而发明了能使木板既平整又光滑的木工工具——刨子。有了这种工具,就可以把不平的木头刨平,把不光滑的木料创光滑了,对提高木工技艺很有帮助。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并无实据可考。那么,刨子到底发明于何时呢?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学术界众说纷纭,观点不一,多数学者认为,在春秋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古代的平木工具主要是锛和鐁,宋代才有了平木铲,明代之后才发明了刨。持这种观点的专家学者的主要论据有两点:一是明代以前,关于刨的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皆无一见;二是关于刨的文献记载和图文资料,都是明代中期才出现的。著名文物专家、考古学家孙机先生在《我国古代的平木工具》(见《文物》年第10期)和《关于平木用的刨子》(见《文物》年第10期)两文中,通过引经据典地考证,就认为刨子应为明代发明的。但也有一些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在明代以前我国就已经发明甚至已广泛使用了刨子,如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何堂坤先生在其所著的《平木用刨考》(见《文物》年第7期)一文中就提出:“刨子至迟发明于唐,其上限应可上推到南北朝时期;迄宋,我国民间便广泛使用起来;其发明期决不会迟到明代的。”以上两种观点,明代说和唐代甚至于南北朝说的双方学者,均采用了文献资料和形象材料进行了考证,尤其是双方学者都提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苏汉臣的《货郎图》中的刨子,但其结论却是为各自的学说观点来证实作者的推断与考证。究其原因,通过查阅资料认为,在菏泽古沉船出土刨子之前,考古发掘中没有出土过明代或明代以前的刨子实物资料,文献资料及其他形象材料也相对匮乏,因此,学术界对刨子产生年代,也就因为可考资料少而出现了上述两种相距近千年的研究观点。而此次刨子发现于这艘元代沉船上,虽然仍不能据此准确断定其发明年代,但其发明的下限为元代应是确定无疑的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刨子发明年代明代说肯定是不正确的。有关菏泽元代沉船出土刨子的几点思考对于这件刨子,参与发掘的考古工作人员有很多疑问,如其为什么会出现在船上?其发明和使用情况到底如何?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再结合自己的思考,初步探讨上述问题,并借以抛砖引玉,求教于诸位专家同仁。一是关于刨子为什么会出现在船上的问题。认为,在我国古代,木制大船常年行驶在江河湖泊中,期间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船体和船上的生活用具、行船器具等木制品出现大小不等、程度不一的损毁可谓是司空见惯。对于大的损毁,必须到专门的船舶维修场所进行维修,而对于一些小的损毁,则没有必要去专门维修场所进行维修,就像我们现在行车一样,大的故障须送到专门的汽车大修厂进修维修保养,小的问题用自备的工具箱中的维修工具就可以解决了。因此,船家为了不耽搁行程,常常利用船上自带的一些常用木工工具进行简单的修补和保养。从这个角度来讲,包括刨子在内的一些木工工具就成了行船中必备的工具。另外,在这艘元代古沉船上还出土了一把木工用的木尺,则进一步佐证了的这一观点。二是在元代刨子是否已经广泛使用。这件元代古沉船上出土的刨子,从形态上来看,与现在木匠广泛使用的带刨床的刨子基本一样,并无二致,说明元代时刨子已基本定型,比较成熟了;从表面来看,使用的摩擦痕迹非常明显,较为光滑,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已得到了大量使用。再者,船上都应用了刨子,那么在日常生活的家具制造中使用刨子更应是普遍的了。但是,让人感到不解的是,无论是文献资料,还是形象资料,抑或是实物资料,明代以前均少之又少,特别是在这件带刨床的刨子出土前,刨子实物更是从未在考古发掘中发现。而且,菏泽出土的这艘元代古沉船是一艘规模较大的木制大船,不是寻常百姓使用的内河摆渡船和打渔船,其主人应该是上流社会的官家或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其使用刨子并不代表一般民间也普遍使用刨子。据此,元代时,刨子即便不普遍使用于全国,在官营手工业中应该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由此推断,既然元代时已开始在官营手工业中广泛使用,而且元代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又很短,那么其发明时代在元代之前的可能性应该很大。综上所述,大胆推测,作为我国平木工具中的重要成员,刨子的发明年代应该不会晚于宋代,到元代时民间已开始使用,而在官府已广泛使用,到了明代中期以后,便在全社会流行起来了,并由此带动了我国家具业的繁荣发展当然,这只是的个人看法,不一定成熟和准确,要想准确定位刨子的具体发明年代,还需更多的实物资料进行佐证。但无论如何,随着这件刨子的出土和发现,我国刨子的发明年代早于明代已是不争的事实。菏泽元代古沉船上出土的刨子,是目前国内第一件由考古发掘出土的明代以前的木工刨子,是一件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它的出土将对我国古代木工实用工具——刨子的产生年代这一学术问题提供了明确的研究方向。

马未都---马先生的谈家具中是这样说的:引用硬木家具的上限早期研究家具的书,大量家具判定的年代都偏早。比如很多书上将黄花梨家具、紫檀家具定为明中期、明早期,乃至元代。但今天有证据证明那个时期没有硬木家具。明代嘉靖以前,所有能证实确切年代的家具,都是大漆家具。它们带有确切纪年款,比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嘉靖年制”,非常明确。为什么那时没有硬木家具呢?第一是工具的限制。中国所有木工工具中,平木工具刨子出现得最晚,这跟欧洲完全不同。我们的刨子是16世纪才出现的,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16世纪以前中国人就使用过刨子。没有刨子,就没有办法刮平硬木。过去为什么使用漆家具呢?就是因为木头刮不太平,要披麻挂灰,打腻子上漆,把不平的地方掩盖住,就像今天化妆要涂粉底一样。刨子的发明,是中华工艺史上最重要的工具革命。在中国,因为刨子的出现,导致硬木家具迅速占领市场。第二是隆庆开关。在隆庆元年,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以及当时与海外贸易的增多,明政府迫于压力,有限度地打开了海关。海上运输的畅通,致使大量优良木材进人中国。这两点原因,使中国的明式家具,主要包括名贵的黄花梨家具、紫檀家具、鸡翅木家具,在明代晚期,尤其是万历到崇祯年间,风靡江南地区。生于嘉靖年间的范濂所著《云间据目钞》一书中记载:“细木家具如书桌、禅椅之类,予少时曾不一见,民间止用银杏金漆方桌。……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纨绔豪奢,又以榉木不足贵,凡床橱几桌皆用花梨、瘿木、乌木、相思木与黄杨木,极其贵巧,动费万钱,亦俗之一靡也。”这里说的相思木,一说是紫檀,一说是鸡翅木。范濂说,我小的时候根本看不到这些家具,都是隆庆万历以来才出现的,这段记载非常明确。我们过去的判断有偏差。我们都是从感情上判断,希望我们的硬木家具出现得更早,可惜事与愿违。中国名贵家具出现在万历时期,不是一个偶然现象,是诸多因素所造成的。我们重要的科技著作,比如《天工开物》、《鲁班经匠家镜》,都明确记载有刨子,而这些书都是在万历以后出版的。西方的木工工具发明得比我们早。刨子在古罗马时期就有了,这是我们跟西方差距最大的一种工具。而框架锯在宋代就有了,《清明上河图》就有它的图像资料,但是看不到刨子。我认为,刨子的出现是中国硬木家具史的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据《天水冰山录》记载,嘉靖年间在严嵩家一共抄出几千件家具,里面只有40张“素漆花黎(梨)木床”,还有许多我前面讲过的那些乌木筷子,剩下的就都是漆家具了。这些证据都证明了中国硬木家具流行是万历以后的事情,这是一个标准的判断。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刨子铁、木公元1世纪后半期(公元79年前)长21.3厘米,高lo厘米,宽6.2厘米庞贝出土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这件工具用来加工木头,与迄今木工尚在使用的工具非常相似。它由中空的刨床构成,金属刃从刨床底部一口斜出。人们使用的刨子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所从事的工作是仅仅使表面变得平滑,还是使装饰性线脚定型,并使用形状适宜的刨刃。值得注意的是,这件出自庞贝的刨子内还残留着一小片木头。在中国古代,板材用锛平过后,仍然不够光滑,下一步还要进行刮削。其刮削工具名鐁,自春秋到金代的考古资料中均可见到。春秋时期的鐁多为铜质,也有少量铁质的,战国以后则多为铁质。早期的鐁比较短,一般长20厘米左右,前端有尖锋,有时这一部分还向上翘起,两侧有对称的刃,断面常呈弧形或人字形,后端平齐,可夹装木柄。金代鐁则是一种全新的,头呈柳叶形,以长铁茎连接铁柄,柄茎之间有环状铁箍。中国至迟在北宋时已经通用框架锯解木了。与之相适应,平木工具也有新的进展。在北宋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在一家制车作坊外有一制车工正跨坐在长凳上用平木铲平木料。此铲为扁平长条形,刃口平直,两側有把手。铲木时横持之向下推动,如同使用一只未装刨床的刨子,适宜修整锯出的茬口。平木铲再向前发展,刨就出现了。根据文献和图像资料,中国的刨子大概在明代中叶以前已经出现。而在公元l世纪的罗马玻璃器上所绘的木工,已经在使用刨子和框架锯这两种工具了,并在中世纪的欧洲一直被互相配合地沿用下来。但是框架锯和刨子在中国并不是同时产生的,它们的出现至少相隔五个世纪。而且西方刨子上手柄是一前一后顺装的,而中国刨子的手柄则横装于两侧,显然是接受了自平木铲沿袭下来的传统,二者形制相异。









































什么治白癜风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xiaode.com/jcmfl/1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