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手术 https://m-mip.39.net/nk/mipso_6756335.html
“Furnitureshouldbelivedinand
notbetreatedasoverlyprecious.”
-GeorgeNakashima
GeorgeNakashima,照片摘自互联网
日裔美籍木工匠GeorgeNakashima(-),与WhartonEsherick、JamesKrenov、和SamMaloof同属美国现代工艺家具(ContemporaryAmericanCraftFurniture)的第一世代匠师。他对近代家具史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世人了解木材之美。
Nakashima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的Spokane。在UniversityofWashington、HarvardGraduateSchoolofDesign、和MIT相继完成建筑、美术、和工程学术后,他于年前往法国留学,后转移到日本加入AntoninRaymond位于东京的建筑事务所,并代表其前往印度Pondicherry监管Golconda宿舍项目。年二战期间,回到美国后的Nakashima与妻子还有刚出生的女儿被送进了美国的日裔集中营,直到年得到Raymond的协助被释放,从此定居宾州的NewHope,全心全意发展木作事业,制作实木家具。
位于NewHope的Nakashima住家、工作室等均于年被美国政府列为NationalHistoricLandmark。照片摘自互联网Nakashima热爱木材,并充分活用它。他没有舍弃那些传统意义上的瑕疵或次品,比如边角、裂缝、木节、树瘤、甚至是虫蛀的痕迹,反而是拥抱、凸显它们,并融合职人技术将它们打造成一件又一件独树一格的木家具,给家具注入生命力。他是“freeedge”-不经修边,保留原型-家具设计的先驱者。他于年设计的ConoidChair,说是「木椅之王」,更是当之无愧。独特的风格、刚简的线条、稳定的重心、处处凸显刀功的结构,影响了世界各地许许多多的木工家。
有着freeedge的ConoidCoffeeTable和如袋鼠般站立的ConoidChair。照片摘自互联网
大树屹立时见证岁月,抵挡大自然的侵蚀,顽强成长。当人把原木切割成一片片的木板时,百年的生命历程瞬间展现在人的眼前,那是多么令人很感动的一幕。
加工后成为家具的木材随即进入生命的另一个阶段。无论在出厂前被打磨得多完美,一旦进入了消费者的家门,木材的生命进行曲将被再次谱写,添加了色泽、韵味、还有使用者的履历。曾经有客人把用了一段时间的家具带回工作室要求重新打磨抛光,被Nakashima拒绝。不是因为Nakashima不愿意提供服务,而是他认为,人要与实木家具共同生活,就必须接受木材的本质和其随时间和环境自然变化的特性。
“Wedonotwantthingswithabeautifulshellbutnothingbeneath,”Nakashima说。如今,承传父业的女儿Mira在NewHope的工作室继续带领着木匠们打造拥有Nakashima一贯设计风格、好用又耐用的木家具。她与父亲态度一致:“没有比表面一直都是光鲜亮丽更无趣的事情了。”
木的魅力,巨匠们从没停止热爱过随着科技发展,金属、塑料、成型胶合板等材料的高可塑性不但在思维上激发了设计师的创造力,在生产上也成就了更加多变的造型。从建造角度来说,不绣钢管、鉻管等金属部件质量轻盈、方便量产,是提高生产效率和普及大众的明智选择。
但芬兰建筑设计大师AlvarAalto(-)却不以为然。Aalto绝对是现代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先驱,可他厌恶不锈钢的冰冷和僵硬,特别是在家具上。木材拥有天然的美丽和生命力,与人产生共鸣。他热爱木头的温醇,希望可以把木材也能塑造成现代化的曲线。他花了非常多时间来研究弯曲和粘合木头的方式,终于在年与木工OttoKorhonen一同开发了弯曲90度的L形凳脚生产技术,可以用螺丝钉在凳子和桌子底下,大大减少了以人力用榫卯方式结合凳脚和座面的时间。同年推出的三脚凳StoolNo.60,更是创造了历史,成为了跨越半个世纪的经典设计和数不清的凳子的模范。
AlvarAaltoStoolNo.60。将芬兰桦木本身可以弯曲的部分等间隔地切割出凹槽,在蒸汽中加热变软。然后,在凹槽内插入粘了黏着剂的削薄木板,弯曲90度,最后固定干燥。照片摘自互联网
同期的丹麦巨匠HansJ.Wegner(-)也说:“喜爱木材是人类共同天性。无论来自哪里的人,他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抚摸它,拿着它,闻着它,以及体验它。”Wegner毕生创作了多款椅子,大部分都是木结构。金属给人酷炫和锐利的时代感,但很难想象有人会以怜爱之心去抚摸这冰冷僵硬的表面。镜面表面上残留的指纹,给人的印象不是温暖,而是油腻。
木匠的用意,你可看得见?HansJ.Wegner。照片来自互联网年,73岁的Wegner设计了他生涯最后的一张基本款椅子:PP58/PP68(58的座垫为布料或皮革软垫,而68的座垫以纸绳编织)。这款实木榫卯结构的椅子可说是积累了Wegner一生设计椅子的经验的结晶。他毕生遵行简练(simplicity)、耐用(durability)和功能(functionality)设计原则,不断改进,结合他对木材深刻的理解,以工艺品品质创造出此款现代工匠椅子。
PP58/PP68是真正针对餐椅使用考量所设计的。简短的扶手在椅子不用时可部分推进桌面底下,或将扶手钩挂桌面上,方便地板清扫。照片来自互联网
PP58/PP68由丹麦PPM?bler生产。PP创办人EjnarPedersen与Wegner在年PP工厂里以三大标准评估这款设计:1.必须要给臀部有足够宽敞空间;2.给予胳膊和背部良好的支撑;3.让人可以随意改变坐姿。
资料參考《名椅好坐一辈子:看懂北欧大师经典设计》,林东阳著
这是Wegner对真正的舒适、实用、强韧、耐用、和买得起的椅子给出的最终答案,也是现代工匠椅子构造的基本哲理。工匠椅子由称职的木工匠手工打造。他们富有木工的知识和技能,合理选择和运用木材,知道如何加工得以提升木家具的价值。有经验的木匠善于搭配不同种类的木料,利用色泽对比达到视觉效果或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尽可能避免纹理差别,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懂得如何避开人们对这些小缺点的注意。
木头是异方性材料,极易随气候和湿度变化而收缩或膨胀。不同树种有不同的特性。哪怕出自同一棵树,不同的切割方式都能产生出不同强度和承载力的木料。所以,木材必须“适才适所”,说的就是适当的木材要用在适当的地方,比如山毛榉适合弯曲,非洲鸡翅木适合镶嵌,有节眼的木材不能用做椅脚,等等。慎选材种、做好干燥、拼对木理、用对结构,靠的就是木工们的经验和技术。
态度谨慎、追求完美,是令人尊敬的木工态度。木匠们用尽自己的技艺去雕琢出心目中完美的模样,打磨出摸上去很光滑的表面,并在细节上投入思考。照片由IbataInterior提供
慢工细活、用心讲究做出来的家具,更有人情味、更坚固。也因为坚固,它经久耐用,从而减少人类对树木的采伐,支持环保。Nakashima曾经把自己比喻成医护人员,像治愈病人一样把倒下的树木赋予新生命——实木家具。但他能做到的比医护人员更深远、更实际,因为如果照料妥当,这些木家具不但可以活几十年,甚至是永远。
木匠通过作品与使用者交流。透过结构,木匠告诉了使用者他的设计理念、想强调的东西、还有整体的独特之处。或许还能增添点背后的故事,给作品带来更多的意义。
透过作品,木匠希望对使用者说:”请您舒服愉快地用它很长、很长的时间。”
家具之首,非椅子莫属在家具里面,与人最密切的就是坐具,也就是椅子。
WashingtonPost在年4月的一篇报道里说,调查显示一般的美国成年人每天坐的时间平均为6.5小时,12-19岁青少年平均为8小时。无论是在家、办公室、学校、餐厅、咖啡厅、车上,我们都需要椅子。然而,「坐」却不是人体最自然的姿势。长时间坐着会影响血液循环,影响心脏和血压,还有挤压脊椎等。找张舒服的椅子坐下来真的很有必要。
椅子的高度、椅背的角度、椅面的弧度,细微的差异都能大大地影响乘坐的舒适感。日本椅子研究者西川荣明在其著《经典名椅的设计思考》里,就根据多名椅子达人的问卷调查评选出约张椅子,做了有趣的归类:
现有的椅子中坐起来最舒适的椅子极具设计感却很难坐的椅子
能让工作顺利进展的椅子
就算腰痛坐起来也很舒服的椅子
读哲学书时坐的椅子
适合单一纯麦威士忌的椅子
想让五岁小孩坐的椅子
想要送给迎接金婚父母的椅子
不论放哪都像是一副画的椅子
舒服到危险的椅子
为了懒人存在的椅子
等等
参与的专业人士包括设计师、木工、家具经销商、美术大学教授、家具研究者、采访编辑、摄影师等。从调查中可以看到,除原定设计概念以外,椅子在不同人的身上会产生不同的印象、感觉、和影响。特别有意思的是,同一张椅子有时却有两极的评价。
这结果其实也不令人意外。椅子的功能简单来说可以分作两类:一是完成「乘坐」这个行为,二是「置放于空间之中」作展示。在制作上,将两者平衡地呈现,或是偏向某一方,皆有可能。这比例上的差异正是椅子和椅子之间的区别。
「家具雕刻家」FinnJuhl的EasyChairNo.45拥有「世界上扶手最美的椅子」之称号。乘坐时,那美丽的扶手会让人一直想要抚摸。一体成型的椅背和座椅看起来就如浮在支撑的横木上。木质部分的细节、触感、体感等等,都默默地诉说着木头这种材料的深度。无论是椅子的强度、乘坐的舒适度、还是使用技能等核心要素,都投注了许多心力。照片摘自互联网
CharlesRennieMackintosh在年为苏格兰Glasgow近郊海伦斯堡别墅“HillHouse”卧室设计的LadderbackChair,在白色基调的房子中以黑色椅子带出美丽的颜色对比。座面很小,靠背高耸且垂直,坐在上面极有压迫感,但气势高涨,美得令人一旦见过就无法忘怀。这张椅子的概念就不是用来坐的,而是作为室内装设的艺术一般,具有时代革命性。当人们亲临海伦别墅的房间内看到这张椅子时,就会了解这张椅子的设计意义了。照片摘自互联网上帝存于细节,细节决定品质
椅子最基本的形体概念,不外乎是椅面、椅背、和椅腿结合在一起。从五千年前埃及法老王的宝座看来,人们会惊讶的发现其制作方式和现代的椅子几乎没两样。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制造方式是正确的。椅子有时侯无法去解释它为什么长这个样,因为它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存在。
但这并不表示椅子无复杂度。应该说,椅子的细节与复杂度,指的是结构中应当具有的条理次序。细节有无条序非常重要。以榫接部分来说,榫接决定结构整体的强度以及结构何处需要材料。如果椅腿可以直接固定在框架的钻孔里,那么椅腿就不需要太粗大。如果要用榫销固定椅腿,那么就必须尽可能把榫销加高。有了这些细节考量和前因后果顺序,椅子的结构才能被决定。
IbataInteriorMapleRichSEArmchair。照片由IbataInterior提供
至今已成立了77年的IbataInterior是以生产高级椅子称著的日本飞驒地区著名的家具生产商之一。社长井端清秀先生在年接受我们访问时反复强调了一点:椅子是一个工具,它必须首要安全。
“椅子是供人坐的工具,必须优先考虑它的可坐性。难坐的椅子不是椅子。所以自然地,我们结合人体工学,以让任何人坐着都能感觉到舒适而进行设计。安全性也是绝对重要的,不能被坐坏、可以安心坐下很长时间、而且用上很多年。椅子在一开始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品质。外型固然重要,但如果安全性受影响,无论设计有多好我们都不会采用它。然后就是遵照设计,在工厂忠实地把产品制作出来。”
-井端清秀,IbataInterior社长
这是一个良心家具生产商的承诺。设计其实不仅仅是外观的概念,早从最初的构想阶段起,设计就应该在勾画形象美观的同时顾及到其安全性、功能性、还有可执行性。生产的难度、结构的隐患、保养的便利等等,都与产品将来的寿命有直接关系。椅子的形体与构造是一体两面的表达。结构和造型必须要相呼应。
椅子的形成需要整合材料、结构和制造这三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一不可。材料的运用和大小比例是否正确?椅脚与椅面的高度与宽度比例是否合理?扶手位置是否适当、斜度是否合宜?靠背是否有顺着脊椎曲线支撑到背部和腰部?椅脑有无扎背?是否过重难移动?等等。这些才是真正分辨这是否是一张好椅子的重要元素。差个一分一毫,都有可能不好坐,让人不喜欢。“上帝就在细节里,”说的不止是外观,还有结构。
传统实木榫卯接合工艺。
购买家具时把它倒过来看。如果底部工整、条理有序,那整件家具想当如此--反之亦然。
乘坐时脚底触地,膝盖垂直呈90度角,椅背弧度与人体的背部吻合。身体的重量在这时候均匀分布在臀部,脚、膝盖、和腰的压力都会被减少,是最符合人体工学的坐姿。
以上照片均由IbataInterior提供
椅子容易坏,原因多为使用不当和结构不良。结构不良的工具,本身就有潜在的危险,跟使用一段时间后的耗损是不一样的。任何家具生产商都不应该为图利而牺牲品质、避难驱易。我们不应该认为,椅子终究是会摇的,任何椅子坐久了总是会腰酸背痛的,脚跟够不着地是很平常的,甚至是椅子没几年就坏、要换,也是正常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一定没有坐过一把好椅子。
要设计好的家具,使用者是设计的一部分日本餐桌和餐椅的尺寸标准与日本人起居和饮食文化息息相关。IbataInterior的井端大介先生对此作了以下的解释:
“餐桌和餐椅为居家生活而用,所以设计时,我们以人为本,考虑如何能获得最好的体验。日本人在家是不穿鞋子的;可能穿拖鞋,也可能光着脚。日本料理会使用很多各式各样的器皿:味增汤碗、饭碗、小菜碟、长形鱼碟、盛不同菜式的方盘和圆盘、等等。吃饭前,日本人会习惯先低头往下看,欣赏桌面上的菜式,感动一下再开动。吃饭时,人们会拿起饭碗用筷子吃,所以整个用餐过程人始终是坐直的,从手肘以上都是离开桌面的。”
“这时,餐桌的高度就有讲究,不会设计得太高,而且跟椅子的座面高度要有一定的比例。日本的椅子一般高度为43cm,桌面的一般高度为70cm。这是我们研究认为最舒适的高度落差。桌子太高,手肘会碰到餐桌或需要抬得更高;桌子太低,头要往下垂。这些都影响体验时的舒适感。”
椅子的外观和结构,只要在设计和工艺上处理用心,是可以共存的。如果桌椅能舒服到可以延长餐后的咖啡时光,可有多美好。IbataInteriorSignSeries,照片由IbataInterior提供
椅子的座高是长期以来严重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细节。许多椅子穿鞋子坐起来时刚好,脱鞋后坐起来就过高。Thonet的EraArmchair如此婀娜,常出现在高级餐厅和媒体报刊里,但是座面过高过平,实在让人很难找到一个舒适的坐姿好好享用美食。
许多在高级场所看到的设计师家具,放在自家未必合适。高大的人需要坐高一点的椅子,这也很合理。美国、澳洲、瑞士、荷兰等国家的椅子往往都比较高。意大利和丹麦的并没有。外国品牌有其所在国的设计理念和标准,同样也是出于他们本国的文化、美感、国人的体型和习惯。购买任何家具前都应该考虑到它的用途、使用场所、还有使用的人。
用之美现代人容易成为照片的奴隶,追随别人眼中和口中的「好」。人们变得容易被文字牵引,忘记自己完全是可以凭直觉去看、听、摸、和闻,来接收每一件物品的信息。人对事物是有期望的:握起来顺手的杯、切下去锋利的刀、碰到不会摇晃的书架、坐下去不会凹陷的沙发、等等。当我们的期望得到满足时,我们会放松、会喜悦。一个让人舒服的空间会令人留恋。一个不被使用的空间,长久过后会成为一个deadspace。
好的设计,让生活更美好;好的品质,让世界更环保。何谓是好?适用、好用、耐用,才是真的好。至于何谓是美,我们可以聆听19世纪勤劳简约的美国Shakers教徒的大智慧:规律则美(Regularityisbeautiful),实用就美(Beautyrestsonutility),协调最美(Thereisgreatbeautyinharmony)。
「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悅终生在强调器物的「用之美」。以茶器为例,器在使用的过程中能绽放最大的活力,而使用指的是「善加利用」,「善加利用」的前提又在于「好用」。
“无法活用一件器物时,美便无法应运而生。相反的,由于能够活用一件器物,才能发掘它更深层的意涵。因为用,是的器物与生活合而为一。与其选择仅供观赏的物件,不如选择一件好用的器物,这样会感到更多的喜悦。因为美学来自生活中,因为美会令人感动。”
-柳宗悦
茶道就是看见器物之道,也是使用之道。自然的美会吸引眼睛,眼睛会召唤使用的手。柳宗悦的生活美学,用在木家具上,正合适。
参考资料:《名椅好坐一辈子:看懂北欧大师经典设计》,林东阳著《经典名椅的设计思考》,西川荣明著《茶与美》,柳宗悦著AFrameForLife,IlseCrawf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