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古典家具的艺术成就,在于形与艺的完美结合,极具韵味,神形兼备。而形与艺的艺术结合,离不开珍贵用材的衬托。近二十年来,随着明清古典家具收藏的持续升温,古典家具的用材受到了广泛瞩目,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错误认知。
一、密度
密度,即指木材在一定的大气状态下达到平衡含水率时的重量与体积比。红木大部分密度都低于水的密度1g/cm3,因此很多不沉于水,但小叶紫檀等个别木材除外。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除油性特好的品种,一般的海南黄花梨(降香黄檀)的密度在0.82~0.94g/cm3,越南黄花梨的密度则在0.70~0.95g/cm3,小叶紫檀(檀香紫檀)的密度则达1.05~1.26g/cm3,相比之下,小叶紫檀的密度更大,能沉于水。此外,保护的特别好的红酸枝类,如交趾黄檀、微凹黄檀等密度也都超过1g/cm3,特别是中南美洲微凹黄檀,相当一部分都是五百年以上老料,其中部分密度高达1.37g/cm3,相比紫檀有过之而无不及。红酸枝体现出与小叶紫檀同样的特质,而黄花梨在这一层面上则稍有缺憾。
二、油脂
油脂历来是判断一块木材好坏的重要指标,木材油脂含量越高,触摸时越有润滑感,平滑耐磨,不易开裂,呈现家具亮泽的一面。在红木材料中,紫檀油脂性最好,甚至在木料打磨时,常可以看到砂轮磨过的地方略带油黑色,而红酸枝中的交趾黄檀与南美巴拿马微凹黄檀,在油性上与紫檀大抵平分秋色。海南黄花梨里,产于西部的木材油脂较重,而产于东部的木材由于砍伐年代久,油脂含量少,要略逊色于红酸枝。产于越南长山山脉的越南黄花梨,其油性又略逊海南黄花梨一筹。
三、颜色
中国历来有个词语叫“魏紫姚黄”,可见紫色和黄色历来是中国人最推崇的颜色。诸色之中,以黄色为最佳,代表着皇室九五之尊的尊贵感。其次是紫色,则突出“紫气东来”的富贵感。再次是大红色,代表着民间的富足。从颜色上比较,黄花梨由浅黄到金黄的高贵色调君临于其他木材之上,其次是小叶紫檀的沉穆紫气,带给人紫气东来的富贵享受。红酸枝的颜色也有其自身特色,除了其主流色之外,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诸色都呈现在不同品种、地域的红酸枝木中;由于红酸枝的油性丰富,所以从原材料初切开到家具成品的制作过程中,木头仍有它的活性,颜色不断发生变化,最后都归于红色,但使用数十年后会变成紫黑色,显现出古董家具特有的美感。
四、气味
木材气味的优劣,影响着家居的质量。作为家居使用的古典家具,对木材气味的遴选非常严格。海南黄花梨新切面药香味浓郁,久则变为微香,俗称“降香”,它是中国传统的三大名香,带有一点辛辣味。历来受到江南文人的喜爱,因此也可以理解海南黄花梨为什么在明代时如此受推崇了。越南黄花梨心剖面的香味则带着明显的酸香,逊于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的香味则较清淡,略带着一种松香味及辛香味,而红酸枝在剖开时则带着酸香味。还有一些上等的花梨木的气味也显药香味,而其它如鸡翅木、乌木等气味就不是很明显了。所以这气味之争可能真要见仁见智了。
五、纹理
木材的纹理直接反应在古典家具的表面上,影响着古典家具的外在表现和内在韵味。海南黄花梨的纹理,按王世襄先生的说法是“或隐或现,生动多变”,“鬼脸”、“山水纹”、“水波纹”、“凤眼”等形象各异的纹理,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越南黄花梨,“鬼脸”花纹更常见,如果把海南黄花梨比成是一个深有韵味的少妇,越南黄花梨则更像是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相比之下,小叶紫檀的纹理则较稳重,结构细密,局部卷曲,也称为“牛毛纹”。一些黝黑如漆的材料上,则几乎看不到纹理。红酸枝的纹理则丰富一些,不论是黄花梨的“鬼脸”,还是小叶紫檀的“牛毛纹”,又或是黑黄檀、乌木的条纹,在红酸枝中都可以找到类似的纹理。
六、柔韧性
木材柔韧性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着家具的优劣。柔韧性越好,越适合作雕刻,同时它也影响到一个家具保养的稳定性。小叶紫檀可以说是柔韧性最好的红木木材。紫檀纤维异常细腻,最适合于不同类型的雕刻,横向竖向都畅通无阻,精雕细刻柔韧有余,因此紫檀备受清朝皇室的喜爱。黄花梨在柔韧性上的表现就比较一般,不适用于太繁琐的雕刻。因此我们现在看到遗留下来的黄花梨,极少有修饰,而大量使用黄花梨的明朝,形成了与清式繁缛迥异的简约明式家具风格。对于红酸枝,有专家曾断言它质脆,无法作精细的雕刻,否则会崩茬,但在我们实际生产的产品中,也有许多透雕精细的作品。有人发现,红酸枝从南往北运的几个月时间,会呈现度调转,拧成麻花一样,这一点,从另一侧面体现出红酸枝良好的柔韧性。
七、稳定性
从木材的稳定性上看,海南黄花梨无疑是最出色的木材之一。由于成材时间久,海南黄花梨心材形成的时间非常悠久,因此稳定性也最好。我们看明式家具流传到现在,四百多年的光阴,没有一件出现变形的现象,不得不感叹黄花梨木质之优。小叶紫檀在稳定性上与海南黄花梨有异曲同工之妙,紫檀用做家具的时间比黄花梨短一些,清宫的紫檀家具历经三百多年,木性也极为稳定。
八、细腻度
所谓木材的细腻程度,通俗来说就是用手触摸的感受。一直以来,棕眼小而少的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被人认为是木材中细腻程度最好的。红酸枝密度大,但其纤维短,肌理细腻,木材在剖开后,即使未经抛光,它的边角处也少有木刺。工厂里接触红木十几年的老师傅们在加工过程中,也极少被红酸枝木刺所伤。
九、文化沉淀
在所有的红木材料中,海南黄花梨是开发历史最悠久的木材,是明式家具的顶梁之柱。到了明代后期,紫檀开始大量使用,成为清式家具的代表木材。大红酸枝的使用要追溯到清朝中后期,据资料考证,在乾隆四十三年即乾隆晚期,才作为濒危的紫檀与黄花梨替代物登上历史舞台。黄花梨和小叶紫檀的木性特征,影响了明、清家具的迥异风格,到大红酸枝的出现,古典家具才真正走向民间,普及起来。从历史文化沉淀的角度,黄花梨与紫檀并驾齐驱。大红酸枝同样深具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意义,但在文化影响上还是有所逊色。也正因海南黄花梨和小叶紫檀的历史沉积,在前三年,两种木材的存量要比红酸枝少,红酸枝才登上仿古家具的主流木材之列,但最近的三年时间它也迅速减少。有原材料批发业内人士称,在原产地,红酸枝的材料有可能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也将如同海南黄花梨、紫檀一样成为稀缺用材甚至从市场上消失。
综合九个因素的考量,其各自特点显而易见,黄花梨(包括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小叶紫檀和红酸枝(特别是优质的交趾黄檀、微凹黄檀)在材质上的表现在伯仲之间。黄花梨、紫檀、红酸枝、花梨木之间的互相融合,以及各种风格的兼容并蓄,才会呈现丰富多彩的古典家具世界,传承四百多年的红木文化能够不断延续,并在我们这一代乃至下一代,迸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中药治白癜风咋样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