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闹市中的秘密森林,把树磨成一枚书签

程少为怎么样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8498684.html

在“背靠太古里,比邻猛追湾”的城市中心区域,以奔流的锦江为界,望平街和望福街两条当红街道隔岸相望,每天都在涌动人潮中演绎着各自的热闹。

而两者之间,平行于望平街的绿道一段,则更像其所紧挨的河岸,以一种绿色容器的姿态,容纳着路人与时间的流逝。

但在繁茂的树丛和花草之间,这里也有一方隐秘的风景:一些玻璃房或小木屋小岛般星散在此,为途径的人们提供着书籍、展览与咖啡的香气。

前不久,我们偶然发现其中一座披着莫奈《睡莲》的玻璃房,竟被改造成了一间全新的木制品DIY手工坊,于是便找了个下午,循着好奇心钻了进去。

01/

玻璃房里的秘密森林

在雨天推开挂着“营业中”木板的玻璃门时,屋内的暖空气和灯光一涌而出,路上因寒风细雨而堆积的坏心情,一下就被卸掉了大半。

玻璃房内,二十平方的空间一眼即可打望到边。

和改造前我们所造访过的展厅不同,如今这座小屋一改之前的简单布置和冷白色调,而是被各种与“木”相关的东西所填满。

在进门处的木架上,陈列着五花八门的手工木制品:书签、杯子、梳子、挂饰、摆件......

再往里,一张可供多人工作的大桌子满载着各种工具和木材,占据了小屋里最多的空间。桌前,一位客人正在埋头于手工创作。

大桌子一旁,是一张相对小型的工作台,配合了几台看起来很“重量级”的机器。而挂在两边墙上的,则是一些如今并不多见的锯子、刨子等手工制作工具。

之前稍显冷清的展厅已经看不出痕迹,如今这间小屋内,已经被各种各样的树木以另一种方式,组成了一片隐藏在闹市中的秘密森林。

上图:曾经的展厅

下图:如今的手工坊

在我们推开门的同时,留着微卷长发的店主也从工作台前抬起头来。

“我叫秦双,一双两双的双。”作为店主,秦双是这片“秘密森林”唯一的打造者和主人。

工作中的秦双

如果不是刚好谈及年龄,你很难相信这个独自创业一年、说话十分“稳重”的店主其实是99年生人。

为什么会想要在这里开店?是怎么喜欢上做手工的?这么年轻就创业的感觉如何?面对秦双,一连串的问题便抑制不住地冒了出来。

不过只“动口”并不能满足我们此行的目的,既然是DIY手工坊,来都来了,肯定还是要上手体验一下。

02/

把树磨成一枚书签

确认了要制作书签以后,秦双随即摸出了一堆书签大小的木板来让我们选择。

“这个是鸡翅木。”“这一种是有香气的。”“这个不是很硬,会比较好磨。”

秦双耐心地介绍了每一种木头的特点和最终可能实现的效果后,我们最终选定了一块黑檀木,因为在同样的制作费用里,这块木头“相对最贵”。

step1丨画图

选好了木材,接下来就可以挽起袖子,挂起围裙,正式开工了。

开工第一步,就是勾勒出自己想要的纹案:在木板的一面粘上白纸,然后用铅笔勾画即可。

以YOU成都的logo为原型,在重新画了两次以后,我们勉强得到一只圆润的小都都。

step2丨造型

画好以后,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步骤:镂空造型了。

在这一步,锯子终于登场,秦双演示的动作看起来也足够简单:锯条穿过小孔,双手扶住锯子,沿着画出的边缘线推拉移动即可。

但很快,这个步骤就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看和做,永远都是两码事。

当锯齿真正切入木头的皮肤时,这块黑檀木仿佛突然就发挥出自己的性格:坚硬耐磨。

体验了这个过程,突然就懂了“拉锯战”的由来

切割过程中,既要使劲前后推拉,又要小心左右走向,而且不能让锯条上下歪斜。

这个难度,或许可以从锯完后的惨状看出:

正面:嗯好像还可以

背面:对不起

为了不让小都都风评被害,秦双还是伸出援手,帮我们整体修正了一下,让它勉强保住了熊猫本色。

修正以后的小都都

step3丨打磨

如果说造型需要的是技术,那么到了最后一步:打磨时,需要的就是十足的耐心。

从最粗到最细,这枚书签需要被6张不同颗粒粗细的砂纸全方位一一打磨,才能展示出最光滑漂亮的状态。

其中第一张的打磨最重要,决定了能不能让黑檀木最后透出类似玉质的“玻璃底”。

在经过了三、四个小时打磨后,我们原以为“很简单”的书签才终于完成。

虽然在每一个步骤都多少偏离了轨道,也没有实现“玻璃底”的效果,不过一点一点亲手做出来的东西,倒也早已脱离了标准的评价体系。

就像自己家的小孩,横竖都觉得可爱。(没有为自己的手残找补的意思)

成品展示

回想整个制作过程,其实看似单调的打磨,反而是最令人享受的的。

用手捏着砂纸紧贴木头,顺着树木生长的纹路来回摩挲。当木块被砂纸磨成极细腻的粉末,并嵌进掌纹,人和树的身体似乎有了前所未有的奇妙融合。

在暖色灯光的包裹下,只用专注于眼前等待打磨的物件,环绕耳边的是砂纸摩擦在木头上的沙沙声,不用思考也不用说话,一种前所未有的空白感和解压感由此被唤醒。

03/

正在“做梦”的少年

对于大部分偶然接触手作的人来说,完成一件器物,然后将其赠送或收藏,就是最后的环节。

但对于当年为了给女朋友惊喜而接触木工的秦双来说,这却是踏上手作之路的开始。

“因为之前学过机械,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上手就很快。”比起钢铁的坚硬冰冷,木头的质感、生命力,以及做木工时纯粹的快乐,撬动了他的心。

于是从大约三四年前开始,秦双正式自学起了与自己所学专业并不相关的木工,并在毕业后进入了一家手工连锁店里工作。

“互联网时代自学就是很方便呀,没有什么找不到的。”说这话时,秦双正在跟着一旁手机上的网络课程学习画画,因为这是通向原创设计很重要的一步。

在父母的规划里,秦双应该过上另一种更稳妥、按部就班的生活。而开店创业这件事对于他来说,其实也是一个有些仓促的决定。

今年6月,受到疫情影响,秦双原本所在的连锁店亏损严重,“直接从7个店面缩减到了2个”,1个月以后,他就在这间绿道上的玻璃房里忙碌了起来。

“7月的时候太热,房子里温度比室外还高好几度,我就每天趁早上或天黑以后来收拾一两个小时。”

终于,两个月以后,当凉爽的秋风路过这里时,这里已经正式挂起了“不材手作”的招牌。

“为啥要取名叫‘不材’呢?”

“因为《庄子·山木》里面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但是我觉得,世界上没有一块木头是无用之材,只是没有遇到能把它好好利用起来的人而已。”

说这话时,秦双有些不好意思,但他却并不只是这么说说。店铺后门的小花坛旁边,摆放着许多不同种类和大小的树枝,这些都是秦双专门“捡”回来的。

摆在院子里的各种木材

“有时候因为刮风下雨,一些树倒在街边了,就会被当作垃圾清理掉,但我觉得它们还是有价值的。”

于是他就会身体力行地去当那个化“不材”为“有用”的人,只要遇到这些栽倒在城市中的树木时,就会带着锯子去取一些回来做材料。

过程中,艰辛比有趣要多得多:“这有啥好耍的,锯的时候裤儿都拉豁。”

一个由被带回来的木材做出的小板凳

在聊工作和创业的时候,21岁不到的秦双总是甩出一些“金句”:

“安逸不一定是好事,年轻人还是要有压力。”

“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

“人生就是要自己七老八十的时候,躺在床上不觉得后悔。”

但如果多聊几句,就会发现这个“小老板”也没有那么老成。

卸下工作之后,秦双就和许多的年轻人一样,在听音乐、打游戏、撸猫、逛B站上支出时间与热情,谈起自己喜欢的人和事就眼里带光。

“我很喜欢中岛美嘉啊,我也喜欢李健。那么温暖的声音,谁能不喜欢呢?”

一边聊天一边看秦双工作,不知不觉天就黑了下来,夜色层层堆叠,绿道上的玻璃房像一点稀释在黑色画布上的鹅黄颜料,挣扎着渗出一圈暖光。

玻璃房内,秦双继续着他的工作,木屑继续飞扬。

一旁的工作台上,他练习时绘画出的米老鼠正叉腰微笑,一个女孩定制的小王子已经拿好了玫瑰花。

临走时,我们向秦双丢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喜欢做梦的人吗?”

“我现在就在做梦啊。”

●●●

编辑、摄影丨尔冬

CONTACTS

找到小都

APP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xiaode.com/jcmjb/186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