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的刻瓷艺术可谓是“独步天下”,作为非物质遗产,方寸艺术的杰出代表蛋雕可谓走在了时尚的最前端,一颗小小的鸡蛋能够给人多大的惊喜?
今天,走进淄博没落的蛋雕艺术之中,让你领会不一样的“非遗”。
艺术的完美并不是在于形式有多么的高雅,所有的艺术灵感只是源于生活,升华生活,从而赋予艺术生命力,所以说生活处处充满艺术,对于源于生活的艺术来说,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国的民风民俗,每一个民俗都有一段经久流传,百听不厌的传承故事。
蛋雕的故事要从明清时期讲起,民间在喜庆婚娶、祝福庆寿、喜得贵子时,为图吉祥如意,就有了赠送红鸡蛋的习俗。当时在北京一带更是流行此风,而且用量也相当可观。于是就有一部分人摆摊设铺,专门卖红色染过的鸡蛋,称其为“彩蛋”,后来,商贩们又在彩蛋上画些花鸟、鱼虫、脸谱等图案,以图生意兴隆。
蛋雕经过多年演变,彩蛋工艺逐步提高,如今,人们将鸡蛋钻孔掏空,在蛋壳表面雕刻精美图案,终于形成了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艺术珍品——蛋雕艺术品。
一枚小小的蛋,看似很普通,却承载了古人很多美好时刻的祝福,从最开始的祝福红鸡蛋到如今令人观后瞠目结舌的镂空蛋雕艺术,淄博手工匠人的智慧通过蛋壳完美地展现了出来,看着蛋雕,很多人都有着“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的既视感,即便是一枚小小的鹌鹑蛋、蛇蛋,经过蛋雕后,都是另一番光景。
漫漫民俗史,蛋雕就像是静若处子的美人一般,静静地等待着人们发现它的美丽。
如今,它虽然成为了“非遗”,但依旧向着人们展现出它的美丽,那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将自己所有不善言辞的祝福通过这小小的蛋雕传递给每一个人,虽然蛋雕的传承人极少,但依旧难以阻挡它以独特的美丽走在时尚的前端。
声明:素材来源于百度百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