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收藏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是指生产在明代中期至清代前期的,以黄花梨、紫檀、酸枝等硬质木材为原料,造型尺度及各部分的比例都十分讲究实用,具有自然简洁装饰手法和审美观念的家具。

明代中期以后,社会政治相对稳定,城市乡镇的商品经济普遍发达起来,文艺思潮也很活跃。这种社会环境,是出产优秀艺术品的时代。这一时期小说、戏剧、绘画等文化艺术都取得很大的成就,家具艺术也不例外。当然,家具艺术高峰的形成,不仅需要文化氛围,还需要客观条件。明代中期以后,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上层社会崇尚室内家具陈设,社会上对家具的需求量剧增,客观上刺激了家具的生产。同时,海运的开放使硬质木材大量涌入,为工匠们制造出在坚固程度和美观实用等方面都超越前代的家具,也创造了条件。加之,当时有一大批文化名人,热衷于家具工艺的研究和家具审美的探求。他们玩赏、收藏和参与设计家具,对家具风格的成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多方面的因素造就了中国古代家具的艺术高峰。

明苏作南官帽椅

长59.5厘米宽46.4厘米高.5厘米

黄花梨所制,椅背用彩石和螺钿镶嵌梅鹊图,寓意“喜上眉梢”,除此之外,均没有装饰。鹅脖一木连做。风格简约雅致。

明式家具之所以取得高度的艺术成就,除了社会的需求和重视,还有长时期工艺积累。明式家具是在继承宋元家具传统样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根据有关文字资料,它起始时被称之为“细木家具”“小木家伙”。起初,这种“细木家具”在江南地区主要采用当地盛产的榉本,至明中期以后,更多地选用花梨、紫檀等品种木材。当时人们把这些花纹美丽的木材统称为“文木”。特别是经过晚明时文人的直接参与和积极倡导,这类时尚的家具立即得以风行并迅速以鲜明的风格形象蔓延开来。

明式家具的产地主要有两处:北京和苏州。北京皇家的“御用监”,是明代宫廷内专司造办用品的机构,也领导生产家具供内廷和贵族使用。家具的民间生产中心则是苏州。苏州是明式家具的发源地,北京是明式家具的传播地。苏州历来是中国工艺美术重镇,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北京的御用工匠大多调自苏州。式样别致,富有文化气息的明式家具,在北京一面世,就得到统治阶层的喜爱,从而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到明末清初,明式家具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生产,但从产品不难看出只有苏州地区的风格特点和工艺技术最具底蕴。

紫檀木纹理黄花梨木纹理草花梨木纹理鸡翅木纹理

明式家具多用黄花梨、紫檀、鸡翅木等硬木,也有少量其他木材,其中以黄花梨最具代表性。这些硬木色泽柔和、纹理清晰坚硬而又富有弹性。这种材料对家具造型结构、艺术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木质坚硬而有弹性,且硬木是比较珍贵的木料,所以家具用料的横断面制作很小。为此,造型也就显得线型简练,挺拔和轻巧。由于木材本身的色泽纹理美观,所以明式家具很少髹漆,仅仅擦上透明蜡即可以充分显示木材本身的质感和自然美。选材成为设计意匠的重要部分之一。

明明式南官帽椅(一对)

长58厘米宽46厘米座高51厘米通高98厘米

鸡翅木所制,工艺精细。座面为藤心,座面下沿加一圈横牚,横掌下有矮老直接与罗锅牚相连。靠背及扶手处加了铜饰,既可装饰,又能加固。腿间管脚牚自前向后逐渐升高,称“步步高赶牚”。此对南官帽椅注重纹理的表现,尤其是靠背,木质纹理非常漂亮。风格光素自然,朴素简练。造型、工艺为典型的明式风格。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形体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这两种造型,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明明式玫瑰椅

高81厘米长57.5厘米宽46厘米

花梨木所制,靠背与扶手空当内装壸门券口牙,上部雕方卷线草纹,两侧雕盘螭纹,边缘起阳线。座面上装罗锅牚围栏,围栏与座面有卡子花相连。腿间四面亦装壸门券口牙,上部雕卷草纹,下部步步高赶牚。“玫瑰椅”外形基本固定,但靠背、扶手及座面下的构件装饰则花样繁多。

明式家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体现。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平面、凹面、凸面、阴线、阳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达到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明明式圈椅

高厘米长63厘米宽45厘米

黄花梨所制,做工精致,装饰雅美。弧形椅圈,自搭脑伸向两侧,通过后边柱又顺势而下,形成扶手。背板稍向后弯曲,形成背倾角,颇具舒适感。四角立柱与腿一木连做,“S”形联帮棍(扶手与座面之间的竖牚,也叫镰把棍,因其形如镰刀之柄)。席心座面。座面下装壸门。脚牚逐级加高,寓意步步高升。四腿外撇,称侧脚收分,意在增加器物的稳定感。装饰具有典型的明式风格,只在背板和券口上端浮雕纹饰,背板满雕双螭纹,虽是满雕,布局却非常疏朗。券口上端的卷草纹也非常简练自然。

明式家具制作工艺精细合理,全部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结合部件,大平板则以攒边方法嵌入边框槽内,坚实牢固,能适应冷热干湿变化。高低宽狭的比例或以适用美观为出发点,或有助于纠正不合礼仪的身姿坐态。装饰以素面为主,局部饰以小面积纹饰,素雅而不失精美。通体轮廓及装饰部件的轮廓讲求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用线既一气贯通而又有小的曲折变化。家具整体的长、宽和高,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权衡比例都非常适宜。

明式家具装饰手法善于提炼,精于取舍,主要通过木纹、雕刻、镶嵌和附属构件等来体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选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纹理,凡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具有很高的装饰性。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圆雕、浅刻等多种,其中以浮雕最为常用。刀法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富有生气。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牙子、围子等处,以小面积雕刻为主,以少胜多,工精意巧的装饰效果格外引人注目。雕刻题材十分广泛,有龙纹、螭纹、卷草、莲纹、云纹、灵芝、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凤纹、宗教图案等,与清式家具相比,明式家具纹饰题材的组合和寓意大都比较雅逸超脱,颇有“明月松泉”“阳春白雪”之类的清高儒雅之意趣,更增强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气质。在纹饰装饰上,最具特点的是螭纹的应用,螭纹是青铜器上纹饰的变体,将其变化再创造并用于家具上,无疑是明代工匠的创造。明式家具的纹饰中常用以螭纹、卷云纹、缠枝花卉等形式组织装饰图案。明代工匠创造的纹饰结构的程式规范一直为后人沿用,并构成中国传统家具的基本特征。另外,明式家具的白铜合页、把手、紧固件或其他配件恰到好处地为家具增添了有效的装饰作用,在色彩上也相得益彰。

明榉木矮脚南官帽椅

长71厘米宽58厘米高77厘米

榉木所制。藤编软椅盘,搭脑略向后弯,两端与后腿相交处设角牙,背板锼刻纹饰,扶手前低后高,弯曲而下,两端与鹅脖交接处亦安角牙。椅面下,四面直形券口牙子,腿下部管脚牚为左右高,前后低。

总之,明式家具风格特点非常鲜明,归纳起来具有造型大方、结构科学、榫卯精密、装饰典雅等特点。在明式家具中,并不是完全的尽善尽美,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关于明式家具的风格特点,王世襄先生在年的两期《文物》上相继发表了《明式家具的品》和《明式家具的病》两篇文章,文章精辟地分析了明式家具的优点和不足。他把明式家具优点归纳为“十二品”,分别为:简练、厚拙、圆浑、浓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不足归纳为“八病”,分别为:繁琐、赘复、臃肿、滞郁、纤巧、悖谬、失位、俚俗。

明式家具不仅受到国人的推崇,也受到世界各地收藏家的喜爱。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明式家具的品种十分丰富。保留至今的有凳椅类、几案类、橱柜类、床榻类、台架类等。此外还有作为屏障之用的围屏、插屏、落地屏风等。如以“侣明室”为雅号的比利时收藏家菲利普·德巴盖先生,就收藏了上百件黄花梨明式家具,还曾于年4月26日和年11月8日分别在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举办名为“永恒的明式家具——侣明室收藏展”的家具展,引起轰动。

(摘自《我爱收藏·古代家具知识三十讲》)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xiaode.com/jcmjj/200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