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有毒水母?
1体型越大,有毒的可能性越高、毒性越强!沙海蜇
我国境内常见的沙海蜇体灰白色或淡褐色,成体伞径一般为50厘米以上,最大可超过1米以上。触感为“糊状”,也比较像鼻涕。文章开头新闻里的凶手就是它!
霞水母
我国沿海已发现白色霞水母、发形霞水母、棕色霞水母和紫色霞水母4种。霞水母个头大,毒性很大,对接触者有较大的蜇伤毒性。“霞水母的‘须’有一二毫米粗,能拖到两三米长,碰触者的蜇伤痕迹就像鞭伤。
2色彩越艳丽,越有可能有毒!僧帽水母近日刷爆朋友圈的“被游客因误碰剧毒僧帽水母被蜇伤”说的就是它!它在我国较少,这种水母是暖水性种类,在大陆近海只分布于南海,主要分布在大西洋热带海域,呈淡蓝色透明囊状浮囊体,前端尖、后端钝圆,顶端耸起呈背峰状,形状颇似出家修行僧侣的帽子。
它在海滩上像普通的塑料带,更像气球,色彩艳丽。僧帽水母的毒素不输于世界上任何的毒蛇!被这种水母蜇伤的游泳者中,有68%的人死亡!
狮鬃水母
在世界范围内,除了前面新闻里提到的箱型水母,最厉害的就是狮鬃水母了!因它嘴的周围有橙黄色的触手像鬃毛般飘逸而得名。
它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水母之一,其伞形躯体可达两米,触手有八组,最多有条,可长逾35米。主要生长于较冷的海域,包括北极海、北大西洋、北太平洋等海域是一种能致人死亡的生物。
看见水母,躲得越远越好!
每年的6月到8月是水母的活跃期,特别是下雨过后,水母会大量向海边靠近。有毒的水母种类众多,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在海滩上碰上一只,所以,要想避免被水母蛰到,只有一个办法:看见水母,不论死活,千万别手贱!离得越远越好!
被水母蛰伤后该如何急救?
被水母蛰伤后最重要、最有效的物理急救方法就是立即除去附着在皮表的残存刺细胞。
方法:可以就近抓一把海里的沙子,将毒刺搓出来;也可以选择用胶布,将毒刺带出来;或者用木片把附着的刺细胞或触手刮除。但不能徒手去处理蜇伤部位,以免手部被沾上毒液。
简单处理后,可以用海水或食用醋清洗伤口,千万不要用淡水冲,因为淡水可促使刺胞释放毒液。急救处理只能有效降低水母毒素侵入体内的量,一旦毒素进入循环系统,身体其他脏器会很快出现异常。如果感觉伤口或身体不适,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能耽搁。
如果您有任何育儿方面的问题和疑惑,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给您专业的解答。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里最好北京哪家的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