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冬病夏治rdquo最重

7.21

中伏

今年的中伏时间:

年7月21日-8月9日

共20天

常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中伏不仅气温高,而且是多雨兼潮湿的天气,会导致湿气侵蚀人体,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积水为患,身体不适等。冬病夏治,最好的时机就是中伏!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适用人群

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尤其适用寒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等;

2、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胀、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消化性溃疡等;

3.风湿骨病: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4.小儿疾病: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腹泻等;

5.妇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患者。

6.治未病:免疫功能低下,夜尿频多,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等亚健康的调理。

冬病夏治常用方法

“冬病夏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1.穴位敷贴最常见的三伏贴即天灸: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于患处或穴位,使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的治疗方法。是以中医的经络学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药液调成糊状,或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膏剂,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2.针刺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功效。

3.穴位注射主要采用用温补肾阳的中药制剂。

4.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温经散寒,促进人体气血的运行的功效。

5.火龙灸通过经络加温给药的方式,具有调和阴阳,通经活络、固肾温阳、健脾和胃之功效。

6.饮食疗法夏天天气炎热,不可贪凉,要“热”着吃。

7.运动疗法锻炼身体是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有效方法。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8.中药内服可以服用温性药物达到温阳祛寒之功效、或服用夏季膏方调理机体免疫力,减少冬天疾病发生率。尤其是秋冬季高发的呼吸系统疾病,亦可选择安全、可长期服用的针对性药物,进行周期性服用,以降低秋冬季发病率。

唯一能修复慢性支气管炎的中成药

牡荆油胶丸采用江西上饶三清山牡荆的新鲜叶(籽),经水蒸气蒸馏提取的牡荆挥发油入药。挥发油分子量小,脂溶性强,容易穿过体内生物膜,生物利用度高,能快速吸收起效;内容物为淡黄色至橙黄色的油质液体;有特殊的香气。

祛痰,止咳,平喘,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口服,一次1~2粒,一日3次。

主要成分是β-丁香烯、α-蒎烯、柠檬烯、1.8-桉叶素均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成分。

OTC甲类

溶痰祛痰:可使酸性粘多糖纤维断裂,使痰液的黏度降低,易于咳出;并可直接刺激纤毛摆动,加速痰液转送,增强纤毛清除痰液功能;

解痉止咳:牡荆油具有明显的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作用;

修复粘膜层:靶向刺激基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受损的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组织再生和修复的作用。

TheLanternFestival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xiaode.com/jcmyy/20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