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白癜风治疗费用 http://pf.39.net/xwdt/161102/5032807.html雷安德罗·埃利希
太虚之境
7月10日,“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艺术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这也是这位阿根廷籍艺术家目前体量最大的个人展览,展出横跨艺术家25年创作历程的20件大型互动装置艺术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更是首次在中国展出。本次展览是继艺术家于年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和年日本东京森美术馆个展后的又一重要个人展览。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艺术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呈现,才能让观者走近它而不会觉得高不可攀呢?
▲“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开幕式现场
雷安德罗·埃利希(LeandroErlich),来自阿根廷的艺术家,善于制造现实幻象,在他看来,艺术就是让观众参与,以此让人们“理解”和“感受”。雷安作品中表象与内涵的融合,使幻境与现实并置、交错,充满了视觉和感官上的刺激,那看似蒙太奇般的生动表象,实则蕴含着深邃的理性解析。今天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艺术家跨越25年创作历程的大型个展“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LeandroErlich:TheConfinesoftheGreatVoid)”。在这次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其艺术家绝大多数首次在中国展出的作品。
▲“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作品集锦
如果可以轻松地在墙面上攀爬行走,仿佛“飞檐走壁”一般,你是否会感到惊叹?如果可以穿着衣服在游泳池的水下站立行走,你能否安然进入这个超现实的状态?如果在封闭空间中看见暴雨和闪电,会启发你怎样的思考?如果仅有一把梯子斜撑着一个残存的窗户,你能想象到当时风暴的强大冲击力吗?如今,这些体验,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中都能感受到。
▲“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作品集锦
正如雷安德罗·埃利希所说,我更倾向于介绍自己是一名工作在真实与感知领域的观念艺术家。我的作品主题围绕现实、符号和潜在意义展开。我持续在创作这样一批作品,尤其在公共领域,它们充满想象、颠覆常态,重新思考了表现手法,并提倡构建和解构情境来打破现实的行为。
▲“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户外展览现场
总体来说,雷安德罗·埃利希的作品是在公共领域展开的一种叙事性体验。他从日常生活中构建视觉上的故事,唤起一系列日常的场景,既源于现实、共享经验,但又不具备人们所期待的功能。雷安德罗·埃利希喜欢制作一些突破观众观念极限的项目,也喜欢运用各种媒介和表达形式。他的作品包含装置、现成品、雕塑、视频,甚至绘画。雷安德罗·埃利希创造的情境结构能够触发画面和想法,进而指向新的现实。他喜欢把这些作品视为能够激发观众之间互动和玩耍的关联工具,把艺术理解为一种媒介,用于培养一些从身体上、精神上、政治上和象征上理解这个世界的新方式。
▲“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开幕现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在此次展览现场,雷安德罗·埃利希专为此次展览而制作的全新大型装置作品《建筑》,其灵感来自于唐人街的经典招牌和防火外墙。唐人街原本远离中国本土,但现在却被放置在中国的中心城市。这种方式更是体现了表象和本质之间永存的距离,以及我们如何能轻易地接受一个旅行者对某个城市或其文化的印象。相比于克服这个障碍(尝试使用一个“纯正的中国建筑”),这件装置更是指向身份的内在混合和再生产的还原性。
在这件知名的装置作品中,观众可以反地心引力地悬挂或站立在一幢传统建筑的表面。为了实现这个效果,一面巨大的镜子以45度角固定在建筑物表面(或固定于地面或地板上)。来来往往的观众可以自发地与作品进行互动,也可以跟其他参与者一起互动。拍照留念是这件经久不衰的作品的固有部分。该系列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展出(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日本、乌克兰和英国)。其最初创作于年的巴黎“白昼之夜”艺术节,雷安试图以此建立一个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对话,同时它又可以作为一个公众集合的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主持“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展览开幕仪式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院长在开幕式上表示,雷安德罗·埃利希是深受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