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要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921/4478461.html-03-19血运重建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传统的动脉旁路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相对手术并发症较多,与之相比,介入下球囊扩展+支架成形术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是一种更安全、损伤更小、效果更确切的处理方法,成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更优选择。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列昨日我院介入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例精读一例。欢迎大家阅读分享、交流探讨!
病例详情
病情介绍
年龄:79岁
性别:男性
主诉:左下肢间歇性跛行半年,加重1月
查体:视诊:左下肢皮肤变薄和干燥、毛发减少、肌肉轻度萎缩,无皮肤苍白及溃疡。
触诊:左下肢皮温较右侧降低,触觉无减退;左侧股动脉、腘动脉搏动减弱,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搏动不明显,右侧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无异常搏动性包块和震颤;双下肢肌力5级。
听诊:双下肢未闻及血管杂音
既往史:发现高血压病36年,最高/mmHg,予以药物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血压不稳定,住院时血压/90mmHg。痛风性关节炎病史16年。
危险因素:高血压
诊断:
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高血压(三级极高危)
痛风性关节炎
术前评估
CTA
术前我院CTA报告:左侧股动脉中远段、右侧股动脉中段、左侧胫前及胫后动脉、腓动脉近段闭塞;双下肢动脉硬化伴管腔狭窄
病例特点
患者为79岁老年男性,本次因左下肢缺血症状入院,病变部位位于股浅动脉全程及左侧胫前、胫后、腓动脉,病变范围长;髂外动脉亦有狭窄。闭塞处PTA后可能出现夹层、斑块脱落或破裂出血风险,特别是可能导致大出血风险;球囊扩张或释放支架可能导致同侧股深动脉闭塞、覆盖风险;
入路选择:患者靶病变部位位于左侧股浅动脉、股动脉及小腿多支动脉,故选择右侧股总动脉入路;
患者年龄较大,右侧股动脉有硬化,各种器械进出过程中可能损害右侧动脉,或增加长鞘置入难度甚至导致右侧髂动脉损伤、破裂出血风险。
治疗策略
入路开通策略:
穿刺点定位:首先使用短鞘穿刺右侧股总动脉,距离股浅动脉及股深动脉开口处约1cm;
使用长鞘建立翻山鞘,便于翻山输送各种器械,增强导丝导管支撑力便于通过闭塞段,且避免损害右侧髂动脉;利于增强支架释放过程的可控性和精确定位;
使用适宜直径的球囊处理病变处进行管腔准备,避免过多损伤闭塞处周围血管;
再优先处理左侧股浅动脉闭塞处,若需释放支架优先释放股浅动脉、股动脉支架,再次释放左侧髂外动脉支架,避免过多操作干扰髂动脉支架释放后状态;
器械选择计划
球囊及支架:因股浅动脉直径为5mm、髂外动脉直径为7.5mm,
球囊:3mmX60-mm、5mmX80-mm
支架:5-6mmX80-mm(裸支架)、备用8mmX60mm(覆膜支架)
入路首先选用5F短穿刺鞘,因考虑支架置入、释放需要而翻山鞘选用:6FX45cm长鞘;
导丝及导管:泥鳅导丝配合PIG导管翻山,导入支撑导丝导入长鞘;泥鳅导丝、V18导丝配合单弯导管通过闭塞段。
手术过程
(1)穿刺右侧股总动脉,拟行入路置入5F泰尔茂穿刺短鞘;
(2)泥鳅导丝配合PIG导管翻山至对侧髂总动脉开口处行动脉造影显示:左侧髂外动脉一段多发狭窄,股总动脉血流通畅未见狭窄,股浅动脉近端狭窄,股深动脉显影可;
(3)泥鳅导丝通过髂外动脉闭塞处后,更换支撑导丝至股总动脉,随即透视监视下导入泰尔茂6F45cm长鞘至左侧髂外动脉;选择适宜角度路图指示下,导管配合导丝进入并通过股浅动脉近端闭塞处,导丝位于血管内膜下,导丝在腘动脉近P2段进入真腔。导管位于腘动脉再次造影见:左侧胫前动脉显影,局部狭窄;胫后动脉及腓动脉闭塞。
(4)反复尝试并成功开通胫后动脉及腓动脉,使用3mm球囊扩张,对胫前动脉狭窄段也给与球囊扩张。对腘动脉及股浅动脉、髂外动脉使用3mm、5mm球囊闭塞段及狭窄段进行逐级球囊扩张,沿导丝再置入自膨式支架;为保护股深动脉,其开口未覆盖支架。支架置入完毕后造影见:动脉支架形态良好,髂外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血流通畅;
5)手术完毕,穿刺点予以使用血管缝合器处理,局部加压包扎,手术顺利结束。术后用药方案
拜阿司匹林mgqd,氯吡格雷75mgqd
术后小结
本次手术对侧股总动脉翻山入路处理患侧髂外动脉及股浅动脉、胫前、胫后、腓动脉病变,顺利通过闭塞段进行球囊扩张,完成管腔准备后,准确释支架,患者下肢血运明显改善,手术顺利完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