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78.html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风景
而上海最美的风景
不仅仅是
外滩的天际线
浦东的摩天楼
还有浪漫优雅的女人
李莉
作为千千万万上海女人中的一个
别样之处在于
她非常痴迷于
中国古典家具及海派家具的收藏
二十多年来
她日积月累的老红木藏品
有上千件之多
每件都具有材真
工精
型美
韵足
等鲜明特点
藏品多了
总要找一个安置的地方
为此
她于10年前的那个秋天
投入巨资
在浦东周浦创建了
占地平米的
上海紫东阁艺术馆
这家公益性场所从开张那天起
就以
“传承家具文脉
传道榫卯知识
传播收藏理念”
为己任
馆藏的老红木
明清家具
海派家具
每一件都
匠心独具
工精艺绝
沉穆雍容庄重大方
成为展示上海收藏成果的一个窗口
作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
十万市民来过这里
流连忘返
赞不绝口
紫东阁因此荣获
“上海市非遗代表性项目”称号
李莉本人也获
上海“百名市民收藏家”殊荣
都说具有三力可以玩收藏
一是财力
二是眼力
三是魄力
李莉
50年代生于上海
年从纺织局机关
下海创办实业
雇员多
从事牛仔服生产
年出口欧美量万件
属业内佼佼者
骄人的业绩带来了财富的增长
当财富实现自由之日
往往就是人生梦想被点燃之时
李莉亦然
她的收藏之路
是从瓷器和鎏金佛像开始的
后来才以红木家具为重点
之所以如此选择
这与一个上海女人的嫁妆有关
小时候
她去同学家温习功课
常看见同学妈妈
用真丝绸缎擦拭红木梳妆台
擦得乌黑锃亮
那神情
全神贯注
一丝不苟
一问才知道
那是同学妈妈心爱的嫁妆
从那时起
红木家具的
神秘
精美
雅致
尊贵
在她心灵留下了烙印
收藏
是一种情结
是一种记忆
这种情结和记忆
让她与红木家具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所有藏品中
李莉最津津乐道的是
一组与犹太家族有关的沙发
这组沙发从旧货商那里购入
当时布面破旧
看上去灰头土脸
但是那红木选料讲究
雕工精美
气度不凡
一擦扶手表面
尽显包浆
李莉知道
那是绝美的红木本色
后经专家考证
这组沙发果然身世不凡
它出自
旧上海最大的私家花园
——哈同花园
李莉明白
上海是中国海派家具的发源地
当时的
社会名流
中产阶级
文化人士
工商业者
对西方新古典主义家具
趋之若鹜
而出身名门的哈同花园沙发
显然是海派家具中的经典
即便经过百年历史沧桑
它的精致优雅与尊贵奢华
依然如故
李莉如获至宝
经一流工匠整修
哈同沙发焕然一新在后来的岁月里
不少富商愿出百万高价求购
她却不愿割爱
李莉
是一名实至名归的收藏家
不仅具有丰富的收藏经验
而且还具有丰硕的收藏成果
千工拔步床
是李莉的又一件稀有藏品
这张光绪年间的雕花床
出自江南大户人家
由红酸枝、榉木、鸡翅木、胡木等
多种木材精制而成
床上嵌有粉彩瓷板画
有古代人物
有高山流水
有鸟语花香
工艺精湛
赏心悦目
尽显中国家具深厚底蕴
更让人点赞的是
她的藏品不是零零星星的
而是有规模成系列的
为了过把收藏瘾
她曾购吨泰国百年红木老料
聘请40多位苏州工匠
按她收藏家具的实样
全套复制明清家具
其中有厅堂、卧室、餐厅、书房、茶室等
十年磨一剑
投入数千万
完整呈现多件
她理想中的红木家具
她相信
今天的现玩就是明天的古玩
她复制的不仅仅是家具
而是灿烂的中国家具文化
历史会铭记上海收藏家的辛勤付出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
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在李莉的收藏生涯中
她的分享故事俯首皆是
在李莉看来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典家具的灵魂
整套家具不使用一根铁钉
凭榫卯就能牢固拼接
用上几十年
甚至数百年都
不散架
不坏损
体现的是古人大智慧
从文化层面来说
榫卯是比汉字更早的一种民族记忆
在收藏的同时
她还建立了榫卯研究院
十分注重榫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在紫东阁专设榫卯展区
展示的榫卯品种有
明榫、暗榫、套榫等多个
参观者可以现场拆卸
交流互动
同时拍摄“榫卯说”专集
邀请专家举办讲座
这一切分享都是公益的
让她
收获了朋友
收获了荣誉
收获了快乐
李莉
现为上海市收藏协会副会长
民营艺术馆(博物馆)联盟主席
联盟由近50个单位和个人藏馆
各具特色
联动发展
风生水起
颇具影响力
上海
是一个品味都市女人风情的地方
李莉的收藏自成一种风情
散发着别样的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