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https://mysk.familydoctor.com.cn/287519
这段时间,许多淮北人都体会到了“一夜入冬”的感觉。气温骤降,温暖的阳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严寒冷雨。
在这样的季节里,人们该如何做好保暖、饮食和锻炼?特殊人群又该注意哪些事情?本文对此进行了梳理总结。
冬季进补要吃好
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合理的饮食对提高耐寒力和免疫力是十分必要的。
现代营养学认为,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代谢率明显增加,对能量的需要比其他季节高。人们需要吃足够的食物来保证能量的供给充足,以维持正常体温、抵御严寒,机体对一些维生素的需要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冬季的饮食基本原则是食多样、吃足量、适量补、多粥汤。
这个时节养生的美食较多,比如山药枸杞鸡汤、大枣桂圆粥、枸杞肉丝、羊肉火锅、酸菜猪肉炖粉条、木耳冬瓜三鲜汤、西红柿牛腩汤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大快朵颐的同时,人们也要注意,进补不宜过量,饮食不宜过烫。
虽说能量和营养密度高的食物能帮人们抵御严寒,但这些食物所含动物脂肪比较多,过多摄入就会造成能量过剩,转化成脂肪,形成肥胖。饱和脂肪过多还会引起血脂异常、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吃禽肉类40克到75克,水产类40克到75克,即每天吃的肉类、肝脏等食物量不超过3两。
在寒冷的冬天,来一碗热乎乎的粥、汤面,或是围坐在一起吃火锅,都是一种享受。热乎乎的饭食能驱走寒气,但如果经常吃热烫的饭,就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适宜食道的温度是10~40℃,食道能耐受的最高温度也只有60℃。而刚出锅的食物温度在60℃以上,如果经常吃,会对娇嫩的食道黏膜造成灼伤,食道就会在长年累月的灼伤刺激以及反复的修复过程中增生增厚,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癌变。因此食物出锅后,应晾一会儿再吃。
饮食宜温,多苦少咸。冬季饮食应多选含有优质蛋白质和有防寒保暖作用的食品,鸡肉、牛肉、羊肉、蛋类,核桃、栗子以及桂圆、红枣等甘温食材,都是很好的应季养生食品。为保证足够量的主食,建议每天吃半斤至八两的谷类食物,除馒头、米饭外,还可以经常喝粥。此外,要多食苦、少食咸,如坚果炒黄稍焦微微显苦,既补肾又清火,最宜冬季食用。
适宜的烹调方式很重要。建议多采用炖、煮、蒸、烩等方式,这样更易于保存食物营养,有利于身体健康。干燥的冬季由于吃肉较多,还应注意进食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保护血管,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可选择胡萝卜、白萝卜、大白菜、土豆、山药、莲藕、菠菜、油菜、芹菜、香菇、冬笋、娃娃菜等,水果可选择梨、苹果、香蕉、柚子、柑橘、猕猴桃等。
天冷健身要求稳
人们都知道运动好,但运动贵在坚持,尤其是到了冬天。有的人怕冷就不想出门,也有人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其实,冬季健身要确保一个“稳”字,即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
中医讲“冬三月,此谓闭藏”,此时运动应轻微适量,感觉身体微微发热即可。运动不宜过早或过晚。冬日清晨室外气温较低,对呼吸道及心血管的刺激很大,容易诱发气管和血管痉挛,导致原有的哮喘加重、血压升高和心绞痛的发生。而接近正午时分,阳光比较强,紫外线又会对皮肤造成一定伤害。中医认为冬季锻炼“必待日光”,最好在八九点钟,太阳出来、气温升高后为宜。
天气不佳时,如果锻炼者风雨无阻,可能过多吸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导致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因此冬季锻炼要注意天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