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
明清家具同中国古代其它艺术品一样,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底蕴,而且具有典雅、实用的功能,令人回味无穷。明清家具的收藏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外国人开始大量地搜集、收购中国明清家具,并运往海外。在后来的几十年间,西方人将中国明清家具提升到了与中国其它文物等同的地位。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古斯塔夫·艾克出版的第一部介绍中国古典家具的著作《明代黄花梨家具图考》,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人们开始意识到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份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书中的图片所反映出来的中国古代工匠的技艺,令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叹为观止。亚洲特别是港台地区的明清家具收藏,到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出版后,才引起港台收藏家大量涌入内地搜觅明清家具。
今天老猪带大家到这个新的收藏领域一探究竟,
感受这里的美轮美奂的古典家具盛宴。
作者/拍摄:
老猪的碎碎念坐标:天津市,武清博物馆。
行脚津门系列之漆木古风。
据明代范濂《云间据目抄》记载,明中期以后,市民讲求使用硬木家具并成为时尚。苏州、广州、徽州、扬州等地成为著名的家具制作中心。
明代家具精于选料配料,重视材质本身纹理;造型挺拔俊秀,比例适度,轮廓简洁舒展,以线条取胜;结构科学,榫卯精密,工艺精湛;装饰处理得当,具有芊芊君子之风度,这种古雅简约的艺术风格被后世誉为“明式家具”。
清康熙晚期之后,家具风格为之一变。选材厚重;造型浑厚凝重,体型宽大;装饰富丽华美,常采取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的手法,具有封建帝王之威严,被后世誉为“清式家具”。“清式家具”经过康熙和雍正两代的发展,到乾隆年间达到顶峰,逐渐取代了“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中常用的珍贵木材是黄花梨、紫檀、鸡翅木等。这些木材硬度高,木性稳定,既能做出大件家具,也可以加工出像榫卯一类的小型构件。硬木家具的坚实牢固,是它们得以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之一。
明式家具造型及各部比例尺寸基本符合人体尺度,尤以明式靠背椅最为突出。明式靠背椅座面高度在50厘米左右,大致与人的小腿高度相符;靠背椅的靠背有一定的倾斜度和曲线。因为人体脊柱的侧面,在自然状态时呈“S”形曲线。明代匠师根据这一特点,将靠背做成与脊柱相适应的“S”形曲线;并根据人体休息时的必要后倾度,使靠背椅呈近于度的背倾角。这样可以使人的后背与椅子靠背有较大的接触面,从而产生舒适感。这种设计即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是明式家具的经典设计之一。
明代匠师还十分注重家具的木本效果,常见家具的主要构成部分展示木材本身的纹理美。黄花梨木颜色不静不喧,恰到好处,纹理或隐或现,生动多变,备受时人青睐,成为考究的明式家具主要的制作木材。
最后,明清古典家具工艺精湛,令人称奇。中国古典家具,不仅美在材质,更在于其工艺精湛。其原因在于,古典家具多为皇家御用,在制作时可以说不计成本、不计工时,真正做到了精雕细琢,堪称中国家具艺术的最高杰作。
作者/拍摄:
老猪的碎碎念谢谢观赏,喜欢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