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gar"_blank"阿旺学海黄之笔记二海黄俗名知多少

上回说到海南黄花梨的的俗名不少。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继续介绍其他的几种海南花梨木的俗名,其中大多素材来自于周默先生的《黄花黎》。如有侵权请联系阿旺。阿旺这边会尽快删除。保证周先生的权益。

周默先生

俗名二:花梨

想必这个俗名也算是众所周知了。稍微了解文玩的朋友们也都听过这么几句话:人分三六九等,木有花梨紫檀;睡紫檀,坐酸枝,入药黄花梨,器皿鸡翅木。这里面的额花梨就是海南黄花梨。其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也不算低:

(1)《诸藩志》(宋·赵汝适)曾记载:“(海南)土产沉香……花梨木……其货多处于黎峒。”(2)《皇舆考》(明·张天复)记载道:琼州,其产菠萝蜜(大如斗,甘如蜜,香满室)……乌木(万)、土苏木(各),高良姜(崖、昌化)、花梨木(儋、万、崖)(3)《广志绎》(明·王士性):“木则有铁力、花梨、紫檀、乌木……花梨,赤而有文。”明清时期的广东和海南地方志及其他文献中关于“花梨”或“花梨木”之记载还有很多。——引自《黄花黎》

《诸藩志》《皇舆考》《广志绎》

由此观之,花梨、黄花梨这一称呼由来已久,也是大都多数人所了解的也是这么称呼它的。但是周默先生却不是很认同这个名称,从其书名《黄花黎》中可见一斑。他在做客海南周刊时曾经聊到这个话题。说海南黄花梨在古代主要产于山中,想要取得优良的黄花梨木材就要跟其中的黎人打好关系,海南黄花梨跟黎在历史上是关系紧密的。光称呼黄花梨、花梨体现不了其紧密性以及特殊性。所以按照周默先生的说法,下面这一个俗称可能更为适合作为今天我们讨论海黄的名称:黄花黎。

黎母山风光

俗名三:花黎

(1)《西洋朝贡典录·占城篇》:“其贡物:象牙、犀牛角、犀、孔雀、孔雀尾、橘皮抹身香”(2)《海槎余录》(明·顾岕):“花黎木、鸡翅木、土苏木皆产于黎山之中,取之必由黎人。”海岸你历史上讲很多特产或其他事物均加“黎”来命名,如黎母、黎母山、黎锦、黎幔、黎布、黎幕、黎单、黎雀等。故将“色紫而花细”而又产于黎人盘踞之地的木材陈志伟“花黎”也就理所当然了。——引自《黄花黎》

以树皮为衣服的黎族男性

这一段就解释了为什么周默先生认为海黄应该叫黄花黎而不是黄花梨了。黄花黎这样的叫法更能体现其海南特色已经其与黎族的历史渊源。不过阿旺觉得,现在可能叫黄花梨更加适合,毕竟世面上的材料的来源于黎族的关系已经大大不如以前了。不过说到底,还是看个人喜好和具体环境吧。也许黄花黎更为准确,但是阿旺在日常做生意的时候说的还是黄花梨。做海黄生意久之后,也能听到很多人对它的称呼不一样,不过像下面这么以动物命名植物的是真的没怎么见。也就是在学习纹路的时候有听过别人这么讲。

美丽的黎族少女古代海黄水排运输方式

俗名四:花狸

该名称不像其他别名那么有名。但是想必各位若是看过海黄文章的朋友一定看过这么一句话:“其文有鬼面者可爱,以多如狸斑,又名花狸。老者文拳曲,嫩者文直。其节花园晕如钱,大小相错,坚理密致。”这句话是屈大均对于海黄的描述。被广大商家引用作为描述海黄资料。

狐狸脸

这样的命名与前三者不同:不同于花榈简单的以有颜色、纹路、木性坚硬而命名,也不像黄花梨、黄花梨这样或者约定俗成,或者含有历史渊源。存粹是凭借其美丽的花纹命名。虽说偏差也许会很大,但是这样的名称又惹人喜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xiaode.com/jcmju/225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