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的烟台李老伯,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多年,近2年来反复出现双脚冰凉、下肢乏力的情况,走几百米后腿就疼痛的厉害,需要停下来休息,行走距离逐渐缩短,从以前米缩短到了20米,晚上左脚还会出现抽筋样的疼痛。最近1周,李老伯的左下肢疼痛突然加重,彻夜难眠,儿子发现李老伯的脚趾已经变成乌紫色,便赶紧送李老伯来我院血管外科就诊。经过医生详细的检查,发现李老伯的大腿动脉闭塞了,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需要介入手术治疗。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血管外科赵堂海主任及其团队利用腔内介入技术对李老伯实行了微创的左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术中患者可以和医生相互交流,无痛感,本次手术成功开通闭塞段血管,李老伯的左下肢疼痛、冷感症状立即消失,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活动,行走距离大大增加。治疗相关图像如下:
图1入院时行CTA检查示:左侧下肢动脉长段闭塞
图2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图3腔内介入手术后造影示:左下肢动脉全程恢复通畅
图4术后左脚趾颜色、温度恢复正常
图5红圈内为介入微创手术后在皮肤上留下的针眼
图6术后1年复查CTA示:2枚支架均形态良好,管腔通畅
专栏: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为什么走不了远路,走不上几步就要歇歇?”这是很多老年人心里的疑问。大多数人把它归因于上年纪了,自然腿脚不好,并没有过多重视,或者误认为是关节炎、腰椎病所致,其实这是一种血管疾病,叫做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只会让病情越来越严重,不仅走不远,还会出现腿脚疼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端溃疡、坏疽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不及时治疗,常导致截肢,甚至威胁生命。那么,哪些人好发该疾病呢?
第一类高危人群为7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为15%~20%,其中5%~10%的患者可发展为严重下肢缺血;第二类高危人群为50~69岁之间,伴有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的人群。
图7下肢动脉硬化狭窄示意图
-------------医生建议------------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经诊断,就要尽早开始治疗,避免病情恶化。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腔内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血管外科医师会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血管闭塞的位置和范围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腔内介入手术?是指选择大腿根部或肘部的动脉,用特殊的穿刺针在动脉上穿一个小眼,通过这个针眼放入导丝和导管,在X线的监视下,到达病变血管,使用球囊扩张狭窄的动脉,根据情况选用或不使用金属支架,达到重新恢复动脉血供的目的。腔内治疗无需开刀,治疗后只在皮肤上留下一个针眼,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
有哪些预防方法?一是不吸烟,包括二手烟,吸烟严重损害血管;二是控制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是坚持锻炼,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不适合强度较高的运动,应以散步、快走为主,有效的锻炼能改善血液循环。
相关图片图8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例2
图9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例3图10病例4:病情严重者可引起足部坏疽,导致截肢
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血管外科